【大紀元10月18日報導】老郵局新風貌專題報導(1)(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8日電)郵政總局民國92年改制為中華郵政公司, 6年來,原本單純郵務工作,漸漸有些變化。陸續在代售商品、倉儲、網購領域試身手,漸漸學會做生意,也看到郵局的未來。
全台灣有1324間郵局,郵務、儲匯及壽險是3大業務。郵局因據點遍布台灣各地及離島,號稱台灣最大金融機構,但郵局不是銀行,不能像一般銀行承作貸款及外幣,壽險只限定簡易人壽保險。郵局是民眾不可缺少、但難以和銀行及壽險公司競爭的單位,免繳營業稅原本是最大的護身符。
6年前,政府推動郵政單位公司化,希望讓郵局的經營更靈活。但儲匯業務只能享5年免稅,郵局開始思索生存問題,並體認不能再等顧客上門,應設法找顧客,開拓新市場。
沒做過生意的郵局,即使改制為公司,還是國營事業,一切嘗試不能太大膽,因此先從代售商品著手。
中華郵政公司郵務處長曾錦雄說,代售商品主要是希望充分利用郵局現有空間,讓民眾到郵局辦事等待時不會太無聊,也順便可以採購需要的用品。
郵局跨出經營的第一小步靠面膜打響名號。因為第一個上架的商品,是台灣最大不織布公司附帶新生產的平價面膜,並選擇只透過郵局銷售,這款面膜至今仍是郵局代商品中最受歡迎的。
要成為郵局代售商品得經過層層審查。曾錦雄說,郵局的招牌可不能輕易砸掉,現在代售的商品有100 多種,只有32處較大的郵局設有銷售中心,其他郵局依照需求向銷售中心調貨,郵局向業者收取手續費,這筆收入現在每年約新台幣1億4000萬元。
郵局代售的商品並非一成不變,原則是汰弱留強,銷路不好的,合約時間到期就不續約。中華郵政統計,除了面膜外,沙拉油、米等民生用品較受青睞。
倉儲物流是郵局這兩年積極開發的市場,著眼點就是郵局強有力的配送車隊及據點,利用現有郵局房舍,在台北內湖、南港、中和及台中、台南、高雄設 6個倉儲中心,興建中的有深坑及林口。
曾錦雄坦言,郵局有能力做倉儲物流,以前卻不積極,現在不但要做,還要提高競爭力。新買下桃園的土地,就要建1萬2000坪的大型物流中心。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YAHOO網路購物都是郵局的倉儲大客戶,每年收入也約1億元。
網購是郵局評估未來不可少的趨勢,尤其利用郵局自己的配送系統,具有相當競爭力,現在才剛起步,有109個商家、4000多項產品。
中華郵政副總經理蘇天富說,因兩岸已三通,郵局不只要做台灣的倉儲和網購,也計劃逐步和大陸合作物流及網購,充分發揮郵政據點及運用網路優勢,拓展商機。
中華郵政有半數郵局虧本經營,屬於兼辦業務的代售商品無法改善虧損,但至少讓郵局開始學習如何做生意。倉儲物流及網購是將來較大有可為的領域,能否鴻圖大展,財源滾滾,就看郵局的生意頭腦會不會愈來愈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