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鍾麗華/台北報導〕台灣勞委會明年度編列一百廿萬元的「國人赴中國就業研究計畫」,引發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質疑,這是否在為國人赴中當「台勞」先做準備?勞委會綜合規劃處長顏冬榮受訪時表示,這項研究主要是因為國人就業型態已有所改變;主計處曾調查,台灣有五十萬人赴海外工作,八成二在中國,但台灣政府對於國人海外就業資料缺乏,相關台灣勞工權益也應該被保障。
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在答覆林淑芬上述質詢時則說,現在有很多台商在中國,創造很多外匯,若不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產業受衝擊外移,那時「台勞」才會真正出現。
吳揆:不簽ECFA 台勞才會出現
吳敦義並表示,政府簽ECFA,要讓「利益極大化、傷害極小化」,並對於有害地方,提供補救措施與配套;簽署ECFA不會有「一中」架構,「不會有這樣的文字或內涵」,不會有政治味道。
吳揆指出,簽署ECFA,可淨增加約二十六萬人的就業機會;對於可能受衝擊的八萬人,經濟部已編列三百五十億元經費,輔導三千七百多家受衝擊公司行號轉型,以健全體質。台灣政府會堅持總統馬英九所提,中國勞工不可來台,八百三十六項保留的農產品也不開放進口,以降低對農業的衝擊。
吳揆表示,各部會都是以模型、推測來對簽署ECFA進行推估,但即使勞委會推估,簽訂ECFA最壞的狀況是有八萬人失業,也是最壞的狀況,其他受影響的不一定是失業,還有可能是薪資或公司營業額受到影響。
林淑芬質詢時並批評,ECFA對台灣人民是毒藥,是「富人的威而鋼、窮人的土石流」,簽署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台塑集團」,十年過渡期限到後,就得開放農業與服務業,若片面中止ECFA就得賠償中國損失,馬英九的說法根本就是「詐騙集團」。
吳揆則說,兩岸關係不可套用全球其他任何模式,ECFA是在WTO架構下,因應兩岸特殊狀況訂定的架構協議,這與一般市場要完全平等開放的FTA不同。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