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醫師表示,3分之1女性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男性機率為5分之1,多數民眾往往等到骨頭酸痛或骨折,才驚覺罹患骨質疏鬆症。醫師提出「30勤補骨」、「50測骨密」、60「bone」操心的口號;台北市衛生局將於18日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活動,提供多項免費檢測。
主辦活動的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黃兆山表示,女性於停經後2至3年就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容易骨折,常見的骨折部位為脊椎、髖骨、手腕骨;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嚴重。
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指出,65歲以上台灣都市婦女,19.8%有一個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男性為12.5%;若以骨質密度狀況推估,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不過,根據健保局資料,台灣地區50歲以上成人骨質疏鬆症診斷比率約為男性1.63%,女性11.35%,顯然低估實際狀況。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福提醒,30歲以下民眾每年至少做一次「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同時注意攝取鈣質及維他命D,每週規律、適量的載重式運動,幫助骨骼發展健全;50歲以上民眾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測量,骨密檢測的T值低於-2.5,即可能罹患骨鬆。
游麗惠指出,世界骨質疏鬆日宣導活動18日下午1點至4點於101大樓北方廣場登場,現場規劃骨鬆衛教活動遊戲區、骨鬆對策展示區、骨質密度檢測區等區域,免費提供超音波檢測儀器及骨鬆車檢測。
1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
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表(若有任何一項答「是」,即有骨鬆風險因子。)
●家族病史
父母曾被診斷有骨鬆或曾在輕微跌倒後骨折。
父母中一人有駝背。
●個人因素(天生且不能改變的因子)
實際年齡超過40歲。
成年後曾因摔倒而造成骨折。
經常摔倒(去年超過一次),或因為身體較虛弱而擔心摔倒。
40歲後的身高減少超過3公分。
體重過輕(BMI值少於19)。
曾服用類固醇藥片連續超過3個月。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
被診斷出有甲狀腺或是副甲狀腺過高。
●女性
45歲或以前已停經。
除了懷孕、更年期或切除子宮後,曾停經超過12個月。
50歲前切除卵巢又未服用賀爾蒙補充劑。
●男性
曾因雄性激素過低而出現陽痿、失去性慾。
●生活型態
每天飲用超過兩小杯的酒,約為500C.C.啤酒;160C.C.紅酒;50C.C.烈酒。
長期吸菸習慣或曾吸菸。
每天運動量少於30分鐘。
避免食用乳製品又沒有服用鈣片。
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少於10分鐘,又未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
整理︰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