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思潔、王鴻國台北縣12日電)許美惠是一位國際標準舞老師,但是她的學生不是一般人,而是重度殘障的「孩子」們。她帶領八里愛心教養院院生,在輪椅上舞出一片天。
八里愛心教養院位於台北縣八里鄉華富山腰,為減輕身心障礙者家庭負擔而成立。近年來,由藝人小S等在國內帶動國標舞風潮,伊甸基金會數年前也自國外引進「輪椅國際標準舞」。「輪標舞」是所有身心障礙運動中,唯一需要非身心障礙者共同參與的運動。身障者坐在特製輪椅,非身障者在旁邊站立引導,透過兩人互動、搭配展現舞蹈動作。八里愛心教養院也於93年開「輪標舞」課。
許美惠從學生時代就熱愛舞蹈,出社會後,雖然不是專職舞蹈老師,卻沒有停止跳舞。她原本在伊甸擔任志工,透過介紹來到八里愛心教養院擔任輪標舞老師。
「其實第一次進教室,我很害怕」她坦言,在伊甸基金會教輪標舞,學生多為肢體障礙,可以自由操縱輪椅,理解能力跟一般人無異;但是教養院院生不同,她第一次見到重度身心障礙的孩子,有玻璃娃娃、腦性麻痺等,她很害怕,怕自己沒有能力勝任。
不過隨著輕快的音樂,院生也感受到音樂及肢體動作帶來的愉悅心情,彷彿忘卻肢體上的不便。看見孩子們開心的表情,她不再害怕,心裡決定「要堅持做下去。」
下定決心後,要面對的是漫長的路。教養院每位院生狀況不同,有些肢體靈活,但認知能力不足;有些認知能力和一般人一樣,卻無法控制四肢。她說,重度殘障孩子學舞比較緩慢,記性也不好,常常上完課,舞步也忘光了,因為沒有立即的成績出現,「剛開始,挫折感很大,也很難找到成就感。」
1、2次學不會,就花1、2年的時間,慢慢地,孩子們控制輪椅的技巧越來越好,經過不斷地重複,舞步也熟練許多。她對中央社記者說,「你現在看到的成果,都花上3、4年的學習和練習。」為了示範給孩子們看,她自己也坐上輪椅,讓孩子們跟著她的動作。
許美惠因材施教,編出適合不同障礙類型的舞蹈,也跟院生培養了好感情。她稱他們「孩子」,因為真的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女看待,是心上的一塊肉。不過,並非每個孩子都適合參與輪標舞活動。有時孩子們身體狀況不好,轉圈容易頭暈、嘔吐;但更迫切的問題是志工人數不足,無法讓每個孩子都有1 位固定的舞伴,還有賴院方工作人員支援。
她說,輪標舞的主角是身心障礙的孩子,而不是站立的志工。有時候志工想積極表現自己,而忘了做好引導工作,甚至責怪舞伴跟不上,讓孩子們很受傷。曾有孩子對她說「志工為什麼要拋棄我?」,她聽了很難過、也很心酸。
「孩子們心靈都很敏感、脆弱。」因為重殘,孩子們很怕自己被拋棄、被遺忘。許美惠說,雖然她擔任舞蹈老師,卻也同時兼任心靈老師,鼓勵孩子們不斷練習,同時安撫他們受傷的心。
在教養院任教5年多,許美惠很受孩子們歡迎。院生聖傑說,雖然大家常常記不住舞步,但老師常用鼓勵的方式,一遍又一遍講解、重複;院生佳彤學了2、3年輪標舞,她很感謝老師很有耐心教導,「只是我們學得很慢,常常控制不好自己。」
慢慢磨,總會出頭天。今年7 月,教養院院生應邀在「時代盃國際體育運動舞蹈公開賽」開幕當天演出,許美惠形容,演出完畢後「全場觀眾、國內、外來賓都站起來鼓掌超過3 分鐘!」轟動舞蹈界。她驕傲、開心的說「他們是我的學生!」。
無私的付出,需要愛心、耐心及恆心。雖然她是老師,但她也從孩子們身上學到很多,孩子們雖然肢體重度殘障,但經過不斷地練習,總算有了一番成績。許美惠不後悔當初下的決定,她說,「我會做到我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