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破紀錄 交通擴大內需趕發包 一天85件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侯千絹/綜合報導〕為了擴大內需方案補助,台灣去年底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現象,在「發包潮」、分案、併案等採購案罕見情況下,交通部補助的一千五百件工程,12月下旬十五天內就發包高達四百多件,平均一天二十多件,光元旦前一天,更一口氣發包八十五件,創下公家機關發包紀錄。學者抨擊:「簡直是浪費、分贓。」

學者痛批浪費、分贓

新政府上台後,提出總經費超過一千三百億的擴大內需方案,其中一百八十一億由交通部補助地方執行約一千五百項計畫,平均每一件計畫經費約一千二百萬,7月才提出,五個月內就幾乎全部發包出去。

十五天發包四百餘件

以交通部為例,至去年12月15日,仍有近四百五十項未發包,發包率七成,交通部於是自12月17日起,由專人緊盯發包進度。在「不發包就收回補助」壓力下,至上月卅日,尚未發包的計畫僅剩下八十八件工程,去年最後一天又趕工發包,一天就發包出八十五件、達四億多元,僅剩三件工程未發包;其中屏東縣府在去年除夕一天發包六十七案,堪稱政府採購「奇蹟」。

尚未發包的三案,包括屏東縣龍峰寺聯絡道路改善工程、雲林縣口湖穀倉觀光展示設施、雲林縣西螺道之驛觀光展示設施等工程,三案總經費僅七百萬。

官員稱預算太晚通過

交通部官員表示,為了順利發包,有部分縣市臨時調整計畫,例如將兩案、數案併成一案,或者將一個計畫分割成不同計畫以利招標等,因此,交通部督導的計畫件數,幾乎每天都有變動,也是比較特殊的情況。

官員也解釋,擴大內需是中央臨時決定,對地方而言可說是突然增加,加上各地預算較晚通過,因此地方政府只好趕工發包。

屏東縣政府說,不少鄉鎮公所早在截止日前就已完成發包作業,但遲遲未上網登錄,最後一天才在縣府催促下才上網完成登錄作業,以致當日數量大增。

屏東縣議會11月5日同意墊付前,縣府及鄉鎮公所已編列縣款進行相關工程的設計等作業,經費通過後立刻著手發包,縣府主要重工程多在11月陸續發包出去。縣府研考室調查,去年12月30日止,縣府各局處只剩零星案件發包,多數工程以鄉鎮公所發包居多,且都以數十萬到百萬不等的路面、橋樑、排水等工程為主。

台大教授張學孔、東華大學教授施正峰則均認為,這些亂象不讓人意外,也證明原本應有火車頭引導作用的擴大內需方案,最後根本是浪費。

張學孔說,學界很早就建言,擴大內需計畫要有引導性,透過預算引導宏觀的建設,厚植未來景氣好轉後的基礎,但政府最後提出的計畫,卻是各地零星發包的小工程,看不到永續經營的理想。

施正峰則抨擊中央與地方、藍營和綠營都是抱著「不拿白不拿」心態,「昧著良心分贓」!預算倉促發包、執行,最後的結果就是看不到效果,卻讓後代子孫一起承擔一千三百億債務。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