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新竹市役所.護城河.新竹州圖書館.竹塹城迎曦門.新竹專賣局

Tony

人氣 12
標籤:

今天陪老婆、孩子回中壢娘家,於是順道獨自前往新竹市探訪古蹟。本想從中壢搭火車至新竹,不過抵達中壢時,已快接近中午;再換搭火車,恐怕參觀古蹟會時間不足,於是直接開車至新竹市。

新竹市的古蹟多集於火車站前大約1公里的半圓內,大約是昔日竹塹城所涵蓋的範圍,因為古蹟很集中,所以適合採用步行的方式來遊覽古蹟。尤其是這個季節,秋日涼爽,新竹又多風,市區空氣不像台北那麼汙濁,走在新竹街頭,感覺很舒適。

我停車於新竹市政府後方的府後街停車場,從這裡出發,展開今天的古蹟之旅。新竹市文化局的網站對於新竹市的各個古蹟有詳盡的介紹(註1),參考網站的資料,然後按圖索驥,實地走訪這些古蹟。

第一站:新竹市役所(市定古蹟)

日據時代大正9年(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灣進行另一次的行政區域調整。新設的「新竹州」包括了現在的桃竹苗地區,新竹市最初改稱「新竹街」,後來升格為新竹市,「新竹街役場」也改稱為「新竹市役所」。「市役所」相當於「市政府」,是當時新竹市的辦公廳舍。

新竹市役所完工於大正14年(1925年),帶有濃厚的英國維多利亞風格,以紅磚砌造而成,長方形的建築主體。入口突出的拱門門廊,則採水泥及白灰建造,仿石材的拱門,擁有羅馬式殿堂的風格,門廊石柱裝飾橫條紋,以襯托出穩重的感覺。拱門中央的上方則有拱心石和穗狀花草環,宛如一把火炬,則具有權威的象徵。

拱門兩側的石柱上方,則有著希臘羅馬建築中常見的罌粟花圖案;罌粟花底下有七個連環相扣的垂帶,象徵著「共襄盛舉」的意義。這種注重建築物裝飾的風格,正是大正時期所流行「樣式建築」的特色之一。


典雅紅磚。

入口拱廊,有拱心石和穗狀花草環裝飾。

兩側石柱有罌粟花與七連環垂帶裝飾。


竹塹城護城河

第二站:竹塹城護城河

新竹市役所附近,相互平行的府後街與文化街,兩街之間包夾著一條圳溝,即是昔日竹塹城的護城河,這是目前全台灣僅存的護城河,目前已闢建為親水公園,河岸有步道及遊憩設施。

我沿著護城河岸邊的人行步道散步前行。雖然河裡的水質及清澈度無法與山林自然小溪相比,但可看見不少魚群悠游,大多是對環境適應力強的吳郭魚。河水裡也放養了一些水鴨。有了魚群活動,自然吸引鳥類前來覓食。白鷺鷥佇立水中石塊,耐心地靜待良機。我剛好看見一隻夜鷺以敏捷的身手,才一瞬間,鳥嘴便從水裡叨住一條小魚,然後振翅飛躲至附近的橋下,去享受這頓美食。新竹的市區內竟有這麼一條生機盎然的河流及親水空間,令人感到驚喜欣喜。

沿著護城河前行,不久就抵達昔日竹塹城僅存的一座城門-迎曦門。在抵達迎曦門之前,在護城河外圍的文化街旁有一個縣定古蹟,那是日據時期的新竹州圖書館。


竹塹城護城河。

護城河成為新竹市區的親水空間。


新竹州圖書館

第三站:新竹州圖書館(市定古蹟)

位於文化街8號的新竹州圖書館(前身為「新竹街圖書館」),前庭與文化街有圍牆相隔,庭內林木森然,因此走在文化街上並不容易注意到這棟建物。直到走入之後,才驚艷於她的典雅。

新竹州圖書館當年是為了紀念大正12年(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訪問新竹而籌款興建,完工於大正14年(1925年) 。這棟新竹州圖書館目前屬於新光人壽保險公司所有。

竹州圖書館建築風格簡潔,方正穩重,已漸漸擺脫大正初期「樣式建築」追求華麗的風格。水泥及洗石子取代了傳統的紅磚。立面的柱子加寬,做成仿石的感覺,並以磚形的橫條紋做為裝飾,使建物看起來更為穩重,柱頭上則有象徵著日本帝國的徽章裝飾。二樓採內縮,留出陽台,陽台以羅馬式的短柱支撐屋樑,增添下層立面穩固的對比感。

這種建築風格屬於「折衷建築」,既保有了古典「樣式建築」的元素,同時建築的外貌已具備了現代建築的特色,線條簡潔,注重實用,而不刻意追求繁複華麗的裝飾。


入口採突出的門廊,寬厚的門柱。

立面的柱子有磚形橫條紋裝飾。

二樓陽台以羅馬式短柱支撐屋樑。


新竹州圖書館側面。


竹塹城迎曦門(東門)

第四站:竹塹城迎曦門(國定古蹟)

沿著護城河畔走往東門,抵達東門圓環時,這裡的護城河已改建為地下道,做為「河道藝廊」。地下道的兩側牆壁有竹塹建城歷史及今昔的導覽簡介。穿過廊道,拾階而上,便來到圓環的中心點,也就是昔日竹塹城東門「迎曦門」的所在地。

新竹市,舊稱「竹塹」,是昔日淡水廳的廳治所在地。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進行台灣地區行政調整,在台灣中部新增「彰化縣」,北部則新設「淡水廳」。淡水廳的範圍分佈極廣,從大甲溪以北,延伸至今日台北縣貢寮的遠望坑,涵蓋了今日整個的北台灣,而廳治就設於竹塹。

淡水廳成立之後,因竹塹地區還相當落後,因此廳署仍設於彰化。雍正11年(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初步建立了竹塹城的雛形。竹塹城可說是北台灣最早建城的城市,然而當時廳署仍在彰化,只有設右營守備於竹塹。直到乾隆21年(1756年)淡水同知百錫縉將廳署由彰化移至竹塹;自此之後,竹塹才真正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中心。

隨後,或為防亂,或為防「番」,或為防族群之間的械鬥,竹塹城陸續有增修補強。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整建,是在道光6年(1826年),當時新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於是年底興工,於道光9年(1829年)完工。完成後的竹塹城,周圍八百六十丈(約2700公尺),高一丈八尺(約5.7公尺),城牆以磚石建造,並建立四座城樓,東西南北門分別為迎曦門、挹爽門、歌薰門、拱辰門,城外則挖掘濠溝做為護城河。總計建城費用耗資15萬兩。

日據時代,明治34年(1901年)城北大火,焚毀拱辰門,次年,台灣總督府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拆掉城牆與城樓,僅保留迎曦門而已。迎曦門的城座以條形花崗石疊砌而成,城門洞為圓拱形;上層的城樓屋頂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門口左側豎有一座石碑,名為《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 (註2),記載竹塹築城始末。

竹塹城迎曦門為竹塹城僅存的歷史遺跡,昭和11年(1936年)被台灣總督府指定為古蹟,現亦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國定古蹟)。


竹塹城東門,稱為「迎曦門」。

迎曦門位於圓環,已闢建為欣賞古蹟的活動廣場。


迎曦門見證了新竹市一百多年來的繁榮發展。

屋頂為歇山重簷式構造。


新竹專賣局

第五站:新竹專賣局(市定古蹟)

接著,我來到座落於東門街與民族路交叉路口的另一個古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新竹支局」。這棟建築完工於昭和10年(1935年),由當時總督府專賣局建築技師梅澤捨次郎所設計,目前成為台灣菸酒公司的新竹營業所。

這1930年代的建築風格,已看不見大正年代強調繁複華麗裝飾的巴洛克風格。水平、簡單的線條成為主軸,取代了裝飾複雜的古典建築樣式。屋頂平整樸素,沒有採圓頂或尖塔等古典設計,窗戶以簡單的方形長窗為主,無精巧的雕飾,僅維持嚴謹的對稱規則。這種強調裝飾簡單、水平簡潔、對稱之美,以及以淺色淡雅的面磚取代傳統的深色的紅磚及石柱雕飾,是1920年代以後逐漸在西方流行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想。此時,亦被引進了台灣。

新竹專賣局已走向現代建築,但仍保留了些許的古典樣式建築的特色。例如建築物的大門入口,運用了古典樣式的元素,以厚重的仿假石襯托出建築物的莊嚴氣派;石柱上有些微的幾何裝飾,就是屬於古典樣式的建築風格。

「專賣局」是日本殖民台灣時期重要的經濟機構,當時日本總督府首先實施鴉片專賣,然後擴及重要的民生用品,如食鹽、樟腦、菸酒、石油等。明治34年(1901年),日本殖民政府正式成立「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所謂「專賣」,就是指商品由政府獨家銷售,禁止民間販售,政府掌握所有的貨源,制定統一價格,由於這些物品都是民生必需品,因此專賣利益豐碩,也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

台灣光復後,仍沿襲這項專賣制度,成立了「台灣省專賣局」接收日本時代的專賣局,後來改制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專賣物品逐漸縮減為只剩菸、酒兩項。民國91年(2002年),立法院廢止專賣條例,這個維持一百年的專賣制度才走入歷史。菸酒產銷恢復自由市場的機制,「台灣省菸酒公賣局」也改制成為今日的「台灣菸酒公司」。

許多男生在青少年階段,為了證明自己已是個男人,大概都會偷偷摸摸地與「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發生關係。這吞雲吐霧的關係,或維持短暫,或終其一生。而公賣局最暢銷的一個香菸品牌,卻命名的很不恰當,取名為「長壽」(Long Life)。「長壽」吸多了,壽命可是會減短。

(~待續)

旅遊日期:2007.10.19 (寫於2007.11.05)

——本文轉載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w.tonyhuang.idv.tw/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北淡水.紅毛城
台北淡水.牛津學堂.淡江中學校園.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
宜蘭頭城.礁溪泡湯.林朝宗舊宅.烏石港遊客中心
搭乘飛機要注意 行李箱繫上這一物恐致延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