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綠金產業 青割玉米飼料新寵正夯

【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9日電)國際糧食短缺,糧價上漲,畜牧業飼料成本跟漲,在尋求降低飼料成本過程中,台灣種植面積最廣的雲林青割玉米成為新寵,市場行情正夯,創造出綠金產業。

經過發酵加工、契作式的青割玉米,在飼料市場需求下,異軍突起,以質優、價廉、最適合草食性動物食用的特質,成為市場新寵,解決了台灣酪農產業牧草問題,並促進休耕農地利用,也增加農民收益。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統計,民國91年間雲林青割玉米種植面積只有500公頃,到96年種植3000公頃,97年達3200公頃,成長近7倍,去年台灣市場已供不應求,國外市場則頻促增加供應量。

縣府農業處長呂政璋表示,種植青割玉米的整體效益多,首先,活化農地利用,採取契作,農民收入固定;其次,縣府整合業者、農民建立綠金產業;再者,降低飼料成本,台灣本土生產,價格便宜,安全可靠,動物嗜好性高,並非進口一定好,台灣本土生產的新鮮草一樣好。

雲林縣政府推廣種植青割玉米,輔導專業農民團體建立契作,發展青割玉米種植,供國內畜牧業者採用及外銷,降低草食動物飼料成本支出,也減少休耕田面積及減低冬季蔬菜生產壓力。96年度種植面積3000公頃,97年度種植面積達3200公頃。

雲林青割玉米種植,實現總統馬英九農業政策之一的「小地主大佃農」計畫,透過地方農會轉介,辦理農地租賃,由政府支付利息給農會並監督與輔導,經農會媒介地主與承租農民,每年回收租金與收益,創造農業經營多贏效益,進而活絡農村與農地利用。

農委會選擇全台灣10區辦理「小地主大佃農」計畫,其中位在雲林縣的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試辦種植面積200公頃,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試辦種植100公頃,全國試辦種植400公頃中,雲林就占300公頃,居全國之冠。

青割玉米除了現代化、科技化經營,連包裝都已製成太空包,以規格化、商品化產品銷往日本,95年5000公噸,96年7500公噸,青割玉米創造了雲林農業經營的綠金產業,也樹立農地利用新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