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台灣景氣復甦 科技業可望先好轉
【大紀元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受金融風暴影響,百業蕭條,何時景氣才會復甦,現在還是未知數;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日舉辦「2009年經濟情勢展望研討會」暨「大陸台商負責人經濟情勢展望會」,邀請到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就相關問題做了精采的演講。
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在演講中表示,景氣什麼時候復甦,目前她無法確定,但這次金融風暴是1930年以來最重嚴的,平均復原期至少要兩年。她認為亞洲會先復甦,雖然目前科技產業受到的金融風暴波及,但跟2001年的網路泡沫不同,科技產業可能會是先復甦的產業。
亞洲應該會先復甦
劉憶如認為亞洲會先復甦的原因,在於亞洲的優勢:一是儲蓄率高、二是外債少、三是財政的政府未償餘額相對其他歐美國家較低。
根據主計處最新預測,今年第1季仍為負成長0.31%。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振興經濟政策,預測今年第2季可望轉為正成長,全年成長率為2.12%。
劉憶如建議,政府應舉債救經濟,例如發消費券,IMF認為,各國至少應舉債GDP的2%救經濟,以台灣GDP規模13兆元來看,換算台灣舉債額度約2,600億元,政府目前確實還有繼續擴大內需的空間。
劉憶如提到美國政府財政赤字1.2兆美元,每人負債4,000美元;台灣財政赤字1,248億元新台幣,每人負債新台幣5,400元;換算成匯率,美國每人負債新台幣13萬元,約是台灣的25倍。
劉憶如表示美國GDP產值為4.5707兆元、台灣GDP產值為1.6855兆元,美國GDP是台灣的3倍左右;代表美國比台灣多借了25倍的錢,所以劉億如認為,台灣應該要繼續舉債,就算有遺留債務給子孫的疑慮,但也只要遺留還債能力給子孫就不必擔心。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台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力還是要靠出口,政府除了消費券等短期來促進內需的措施之外,也將積極拓展外銷市場,特別是過去被忽略的新興市場。
陳添枝提到以南韓與台灣做比較,儘管在各項經濟數據方面台灣都較南韓為佳,但南韓在出口衰退與失業率卻低於台灣,南韓長期以來將出口焦點放在新興市場,佈局相當積極,包括品牌建立都相當成功,因此政府除了將啟動新興市場的拓展計劃之外,也將密切觀察ASEAN+N的經貿結盟網絡的成形。
為有效提振需求,政府除積極落實現有的財經方案外,並實施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建設等振興經濟措施,以及提出「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以期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動能,促使景氣儘速回穩,並紓緩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