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兩軍對戰前,必須先整合內部,是有效領導的鐵律。如果自己的軍隊各懷鬼胎,尚未出征即已各行其是,這支部隊想要攻無不克,恐怕剛好相反。兩岸政策是台灣最敏感的神經,馬政府主導這塊爭議度最高的事務,七個月下來不僅從不在意必須先與在野黨取得默契,甚至連黨內都分崩離析,出現「五馬分屍」的謬象,這樣的團隊其實已經不需要敵人。
馬團隊對連戰的柔性奪權猶如芒刺在背,有其道理。要解決這個權力交班下遺留的問題,既要實力,也要手腕,更要魄力。
但當上總統已經超過半年,馬英九不僅對連戰無「計」可施,耍的都是小「技」。呈現於外的,不是解決連戰,而是一路被連戰解決,連帶也造成兩岸路線乖張傾頹,如同一部失速的拼裝車險象環生,可謂視國政如兒戲。
國共論壇是連戰2005年一手搭建,其抓著不放,以繼續游走兩岸為個人的失勢取暖,既是人性本能,也是權力對弈。
面對這樣的掣肘,馬英九陰險有餘,卻決斷不足,先是去年10月間阻止國共論壇來台灣舉行,結果連戰與陳雲林「聯手」後,在陳雲林充分配合下,國共論壇移到了對岸照樣舉行;11月陳雲林來台,對於這樣老派的人脈,馬大可擺點架式,讓對方看清楚誰才是「老大」,結果馬過度屈身配合,反而助長了連戰的氣焰。
去年的秘魯APEC會議,馬英九自稱派連戰是他的第一人選,若此,更說明其受制於對岸、受制於連戰的真相。這也顯示,馬若欲以此取悅連戰,是失敗的,而這個失敗的過程,讓人看到了馬的行事弱點。
12月國共論壇在上海舉行,馬要就明示態度,並採取「必要手段」,不料卻僅派個身邊人去「撩撥騷擾」,當然無功而返,就算最後找了另有所圖的吳伯雄去「搶鏡頭」,又有何用?甚至同意政務官與會去坐實「以黨領政」,這不是犯了兵家大忌的白目至極嗎?最後中國利用這個舞台放送了所謂十大「利多」空包彈,可稱賠了夫人又折兵。
馬英九的操弄,主動提供對岸上下其手、反覆操弄的現成籌碼,鬧出這樣的茶壺笑話,實在丟人現眼,讓人真的笑不出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