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梅國治之藝術意境與追求
波士頓紐英侖藝術學會名譽會長、老一輩攝影家梅國治,過去有關他的攝影作品成就,以及長期在華人社區為大眾及慈善事業出心出力,甚至他平時和靄可親、平易近人等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見諸報端者已頗多,在此不贅述。這裡,本人只就其一生追求攝影藝術意境之點滴學習觀賞印象及心得簡介如下。
關於「藝術意境」
梅國治多次向我提到「攝影意畫」問題。我認為這應是屬於藝術意境的范籌。藝術創作過程,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情景相生,虛實相成,並激發想像之特點,使人身臨其境,獲得審美愉悅,而形成的創作境界,即「藝術意境」。作為從事藝術創作,千方百計使自已構思的作品,以藝術形象反映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苦苦追求理想的藝術境界,此種藝術創作精神難能可貴而且值得讚賞。
梅國治每次與我見面時,總是侃侃而談他的攝影發展歷史,滔滔不絕地介紹他多年來進行攝影藝術創作的艱辛歷程和經驗感受。他說,為了拍到一些比較抽象的作品,他要冒著迷途、缺水和高溫中暑的風險,而進入美國加州「死亡谷」沙漠。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的一百多個地下岩洞,其畫面同一色系,色澤調和、層次豐富、線條抽象、十分美觀。但要想進入這一百多個地下岩洞,要冒著死亡之風險,進洞前要簽「生死約」。
他常到中國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貴州、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等邊遠地區,拍到一些頗具特色的藝術作品。梅國治介紹了他親臨經歷過的生動場面。2006年2月,他到雲南元陽拍攝時,在同一時間、同一景點,有超過五百位攝影同好在拍攝同一景物。他從未見過如此壯觀和熱鬧的場面。他也喜歡到中國名勝黃山,住上十天左右的時間。因為黃山景物太豐富,從早晨到晚間,氣候變化萬千,山峰與山峰之間,樹林與樹林之間,有時晨霧瀰漫,有時則浮雲飄拂,有時風雨交加,有時則出現艷陽高照、晴空萬里。當然,最值得等待的是黃山日出。但不同季節,日出方向不同。有一次,為拍攝到黃山日出最美又壯觀的場面,他半夜四點就到黃山始信峰擺定三腳架。各地攝影愛好者,在同一個地點,有時聚集了好幾十人,大家來此等候早上七時的日出,以求拍到一張理想、滿意的照片。
梅國治說他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拍到有如中國水墨畫般構圖的藝術性強的攝影作品。
如中國水墨畫般構圖的攝影作品。(攝影:梅國治)
「攝影美術」與「攝影藝術」
攝影,是一種「珍惜目前」的藝術,通過觀賞梅國治的作品,可以體察到攝影家的情感與心態。每幅作品都留下其某個時間、某個空間、某個環境的足跡印記及其種種變化。攝影,有其自身的特性,即:它是靠光和影來表現某個主題內容的。梅國治多年來的親身經歷實踐認為,攝 影美術與攝影藝術應有所差別。例如:他在桂林近郊拍攝的桂林夜景,有圓圓月亮,有寶塔,有拱橋,有小船,加之古香古色建築物強烈燈光照耀下之夜景倒影,影襯在河面上,畫面非常艷麗,是一幅十分漂亮的風景象。但缺少藝術性。他再舉例說:另一幅是桂林近郊春耕插完秧農事過後的畫面,它具有前、中、後景致,光線層次分明,後景山峰之間隱藏和飄拂著濃濃的雲霧。前景一條光亮的筆直的泥黃色小路,映襯著農夫及水牛的正常農事活動。一大片正在成長中的綠色農田之間的線條美,格外引人入勝。此幅作品,表面看上去並不見得很靚,但它很像是一幅中國水墨山水畫,藝術性很強。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如《畫意黃山》、《梯田風光》、《秋染紐英侖》、《沙漠攝影和構想》、《地下岩洞》、《浪境》、《雪景》、《荷花》等,都可從中看出攝影家有意識地用伶俐之慧眼去選景、構圖,表面上看去可能不很美,但由於具有強烈的藝術性,打動著觀賞者的心靈。
梅國治之黑白攝影。(攝影:梅國治)
桂林夜景。(攝影:梅國治)
梅國治之彩色攝影。(攝影:梅國治)
《梅國治攝影作品集》
《梅國治攝影作品集》是一部豐富多彩的攝影藝術教科書。梅國治於2006年11月由香港攝影畫報有限公司策劃出版,內容共十二個篇章:畫意黃山;梯田風光;桂林山水;秋染紐英侖;秋末凝霜;我的沙漠攝影和構想;地下岩洞;浪境;雪景;雜錦;荷花;人體藝術等。這是梅先生數十年如一日、艱辛磨煉、苦苦追求攝影藝術的結果。正如美國紐英侖藝術學會在作品集前言中所說:「國治先生一生致力於攝影藝術,頻密穿梳於中美兩國間之景點,甚至深入不毛之地,不辭寒暑,不懼艱辛,廢寢忘餐,十數年如一日。以至衣帶漸寬,甚或置生命之於度外,苦中尋樂。此種專業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梅國治先生在這部作品集中,最使我感動的而且久久不能忘懷的是,在十二章的每一章前言文字說明中,詳細且毫不隱私地把自已經歷實踐拍攝過的每一張照片的光圈大小、快門數以及拍攝時間、地點等均一一記錄公開出來。每個章節都如上一一用自已實踐拍攝過的數據詳細加以文字說明。有如把著你的手進行教學輔導似的。對於有興趣學習攝影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部行之有效、學無止境的攝影藝術教科書。
最後,這裡要指出共勉的,是年屆七十五高齡的梅國治先生,至今還孜孜不倦地在鑽研數碼、電腦技術。努力接受掌握新科技,一點一滴地學習和積累,直面地迎接挑戰。尤其是近幾年來,敢於試用數碼及電腦新技術處理照片。據我周圍經常聚會的老齡畫友、文友們,提起此事時,稱讚有加,大家都覺得自已當年沒抓緊學電腦和數碼知識,如今只好甘拜下風,從頭來過,以趕上新時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