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30日訊】生機飲食,在台灣已經是一個流行的健康觀念。媒體廣告中、商店裡標榜「純天然」、「無農藥」、「有機」的食品琳瑯滿目。
研究生機飲食已經20年,目前經營有機商店「菩提林」的黃炳文說,雖然生機飲食對現代人已不陌生,越來越多人選擇這種飲食方式來改善體質、增進健康。然而,大部份民眾還是存在觀念上的誤區,因此他除了提供消費者道地的有機食品之外,也一直推廣更全方位的健康的觀念。
栽種60多種玫瑰
黃炳文出身郊區,從小對土地就有一份親切感。雖然家鄉逐漸都市化,但他眷戀田野,鍾情農耕,依舊選擇與大自然為伴。20多年前,他憑著這份單純卻又執著的興趣,四處尋求各類品種的玫瑰花栽種。黃炳文臉上煥發著光彩,透露出當年的盛況:「我按著玫瑰圖鑑指南逐一收集,最多的時候有60多種玫瑰,有些花開起來像手掌一般大,在台灣非常少見。雖然不是靠這些賺錢,每當育成一珠新品種,心裡就多一份驕傲,看到它們輪番在園裡綻放,也覺得是莫大的成就。」
當時有機觀念正好在台灣萌芽,黃炳文開始嘗試以有機方式栽培苜蓿芽、葵花子。在實務經驗中,他不斷累積對土壤、天候的經驗與認識,也摸索出有機栽種的方法。他親自製作有機液肥,並在自家樓上建了一座空中花園,過起田園生活。「當時買了很多相關書籍,有講座就去聽,吸收別人的觀念,豐富自己的認識。」
踏上有機人生的黃炳文,因為有太太郭枝霞的全心陪伴與支持,路,越走越寬廣。
郭枝霞一向吃素,因為練習瑜珈,學習過斷食療法,因此對崇尚天然、講究有機的飲食的觀念很快就能認同。由於這份共同的志趣,黃炳文與郭枝霞結婚後開始經營有機飲食商店。他們最先推出的產品是自製的豆漿、米漿。郭枝霞說:「當時有機蔬果品項比較少,有機的人工食品也很少,場地也有限,所以我們就以這種最陽春的方式開始。」
「那段時間我們還沒有小孩,幾乎所有的心力都在有機事業上。我們一有空檔,就會開車到農場、農田參觀,觀摩不同有機農作的種植、看他們如何搭棚架、種芽菜、打精力湯,雖然四處奔波,但每次都覺得收獲良多,充滿欣喜。」郭枝霞談及創業那段時光,勞碌卻也甜美。
1996年郭枝霞前往聖地牙哥參加自然營研習營,在那裡她從消化系統、生理機能等人體醫學知識學起,還學習如何灌腸、腸道排毒,同時她也親身體驗小麥草如何在古典音樂聲中成長,更領悟到用愛心和蔬菜對話,可以讓它們釋放更多的能量給人類。
郭枝霞說:「這次研習讓我的觀念開闊很多,有機不只是種植與飲食,它延伸出來的層面很廣,醫學與心靈層次等等都含蓋在裡面。」
有機的疼惜與堅持
農產品須停止使用禁用物質三年,才可標示為「有機的」,而禁用物質不只是指農藥。「這是我家旁邊空地自己種的,這是有機的喔!」許多人都有這種觀念,認為沒有噴灑農藥的農作蔬果就是有機食品。黃炳文表示,每個國家對有機的標準要求不一,用嚴格的標準來說,有機不用化學肥料、不用化學農藥、不用生長調節劑等,此外,農場裡的土壤與水源有沒有受污染,都還要經過科學儀器檢測確認才行!
在管理方面,從事生產的農民必須記錄所有栽培耕作的情形,包括成品前的每個環節,都得詳加記錄,以便可以追蹤成品如何自農田一路到銷售處的過程。此外亦須確實說明如何與鄰近傳統產業保持距離,以確保不會有任何合成肥料來自鄰近地區,污染到有機農田。
台灣農田剛轉型做有機時,因為土壤還沒完成耕替,因此產量很少。黃炳文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心中無限感觸:「我有一次到農田,看到農夫辛苦了幾個月,才能種出那麼一點有機菜,那時我拎起一把在手中,深切地感到每一寸菜都來自農夫們付出的無數心血,真是彌足珍貴,得來不易。」
由於這份感同身受,愛護與疼惜油然而生,黃炳文夫婦更加積極的想把有機觀念推廣給所有消費者。
消費者、店家、農夫互信互助
為了提供顧客新鮮蔬菜、水果,有機飲商店一般都會和有機農夫配合。黃炳文由於長期在農耕及土地的研究,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在尋找配合的農夫一事,非常慎重。除了有國家認證之外,還得通過他親身到產地觀察瞭解、確定是「真正內行」的人。
他表示,農夫的專業很重要,但彼此之間是不是有共同的理念,能不能互助、互信,則是維繫雙方關係的根本基礎。有機蔬果的產量、品質與產區、季節、天候習習相關,有時當令的作物盛產,商家要考慮到農夫的產品會滯剩,應該幫忙多促銷,即使利潤比較低,也要相挺;不是當令的產品或者因為天候狀況影響,產量較少、外觀比較不起眼,也要理解,不能馬上就轉向其他的農夫購買。郭枝霞直言:「第一線的農夫也要生活,農夫能夠生存,我們才能生存;如果光考慮到自己的利潤,那很難長期配合。」
秉持這樣的理念,「菩提林」讓10幾年長期配合的農夫翁先生發出由衷的讚佩:「你應該多多介紹他們夫婦啦,不用採訪我,我做(這一行)這麼久了,我知道啦,他們真是善良的人。」
在這種產銷生態中,不僅農夫與商家的相互扶持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消費者的理解與支持,郭枝霞舉例說,當食物的產量與品質受限於季節、天候影響,無法滿足消費者時,消費者要忍一忍口中的慾望。如果消費者就是硬要吃,而商家也為貪圖這點商機而不教育消費者,反過來要求農夫提供該樣產品,農夫在「不出貨,就得斷了生意」的壓力與利益誘惑下,很容易就會不惜減低有機的栽種標準,用化肥或其他方式種出產品;或者商家也會矇騙消費者,用進口的方式來獲得來源。這樣,原本想透過有機得到健康的消費者淪為輸家,而店家與農夫也喪失了傳播有機、傳播健康的善心美意。
「他們總是為消費者健康把關」
黃炳文夫婦生機事業上也曾遭遇挫折。「我們的理念,消費者並不一定都能馬上認同。」黃炳文說,有一段時間他們經營有機便當,他們選用最天然的蔬菜,用最樸素、實在的烹飪方式,提供顧客健康的便當。然而,習慣於各種調味料、「色、香、味」俱全的消費者,短時間無法適應天然的食材與口味,黃炳文夫婦只得結束便當的經營。「我們提供的便當內容,如果把背後額外投入的時間、人力考慮進去,其實賣到100元也不貴的,我們只賣60元,但是消費者還是迷於人工處理過的口感。」
黃炳文夫婦堅持真正的有機、純正的天然,他們的用心也漸漸獲得消費者認同,優良口碑不脛而走。在金融機構擔任經理的楊小姐購買「菩提林」的產品已經6年多了,她習慣用這裡的有機蔬果打精力湯,她覺得「菩提林」的產品新鮮、品質有保障,而且黃炳文夫婦「務實,不會為了營利欺騙顧客。」
開設藥局的黃太太說,她經常購買穀物、豆類,「我一開始去買米漿,後來老闆、老闆娘就教我自己做,陸陸續續他們還教我各種食品的營養內容,我覺得他們很熱心、很令人信任
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中華民國MOA協進會美術文化講師孫瑋蔆認識黃炳文夫婦,是在2004年一個身心靈義工活動。作為菩提林忠實的老客戶,她說黃炳文夫婦「值得信任,有時我要的產品他們沒有,還會跟我介紹哪裡可能買得到。」
對於黃炳文夫婦堅持有機理念,她深感敬佩:「我覺得在台灣開有機商店是很不容易的,消費者挑剔某些有機蔬果沒有漂亮的外觀,卻不明白他們在一般市場看到的大而美的產品,其實很多都是經過農藥、化學肥料等等塑造出來的。面對消費者的不理解,他們為了替消費者健康把關,始終不氣餒,幾年下來,我真的佩服他們勇於承擔的智慧和瞭解他們秉持推廣教育的心路歷程。」
孫小姐還表示,黃炳文夫婦疼惜有機、珍惜土地,經常親身走訪農場,支持在有機第一線上的農夫們。除了讓這片土地更健康,讓土地上的人民更健康之外,他們別無所求,「台灣需要更多這種用善心關懷愛護環境的人」。
(//www.dajiyuan.com)
推行全方位健康觀念
近幾年台灣生機飲食風氣漸漸打開,他們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二人的有機事業就這樣茁壯起來。黃炳文夫婦有機事業的發展,並非完全體現在「菩提林」店面的擴張,他們認為,培養顧客正確的健康觀念是更重要的使命。
2000年開始,郭枝霞接受邀請在各地區發表有機健康飲食觀念的演講,2005年起更獲邀至台南市市民學苑開設有機飲食課程,教導民眾基本的有機概念、烹飪方式;另外,他們夫婦也在「菩提林」不定期舉辦「身、心、靈健康講座」,其目的是讓民眾從修心做起,再透過運動健身、食物養生,達到全方位的健康。
郭枝霞說:「我們有些學員上課一段時間之後,我會跟他們說,其實『吃』只」排在第三位,重要的是平衡的生活與持續的運動。「我們不斷鼓勵消費者盡量保持心情和諧,有規律的運動或煉氣功、靜坐。」
已經研習太極拳多年的黃炳文補充說,吃固然重要,但是人會生病,很主要的原因是太緊張,身心沒有放鬆。「而身心放不鬆,無非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名利太在意。所以我經常建議來這裡的顧客,從修心、從靈性的提升做起,自身的內在修為如果提升上來,對名、對利就會放淡一些。如此一來,心情輕鬆自在,百病自然會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