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不穩 香港東亞銀行遭存戶擠提
【大紀元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吳雪兒、海青香港報導)香港的東亞銀行(0023,HK)一名中層交易員涉做假賬炒燶期權,引致銀行損失近億港元,加上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有人在網上傳播指東亞銀行不穩健,更有匿名人士傳手機短訊給一些市民,指東亞持有大量雷曼兄弟的債券,資金出現問題,以致昨日有大批市民湧往東亞銀行各分行提款。東亞銀行發表聲明稱,有關謠傳絕非事實,強調銀行有足夠資金應付存戶的需要,客戶提款無上限。
香港財政司司長辦公室表示,有關東亞銀行的傳言是毫無根據的,香港銀行體系健全,有足夠的流動資金。金融管理局發言人亦指出,本地銀行資本充裕,流動資金充足,資產質素良好。
24日上午颱風「黑格比」的強風仍影響香港時,全港東亞銀行各分行已開始有市民排隊提款,提款機亦排長龍,在電視新聞報導有關事件後,大批焦急的市民更蜂湧前往提款,人龍在銀行外打幾個轉,警方亦派出警員在場維持秩序。
電話短訊散播倒閉謠言
在新界元朗大馬路一間東亞銀行分行,擠滿了約7百名男女老少排隊準備提款。文女士說,今天她的朋友收到一則由不認識的人傳到手機的短訊,說東亞買了很多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債券,隨時會倒閉,叫他們快去提走所有存款。
文女士說她不是來提款的,而是來處理公司的業務。文女士認為整件事應該是惡作劇,東亞銀行可能得罪了人被報復,被陷害。她說,要說買雷曼兄弟的債券,中資銀行不是持有更多嗎?若說有問題,應該是這些中資銀行。
新界元朗大馬路東亞銀行的情況(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
新界元朗大馬路東亞銀行的情況(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
疑中共轉移毒奶醜聞視線
在一旁看熱鬧的鄭小姐說,東亞歷史悠久,她不相信有資金周轉問題。她說:「中共最愛這樣做,有難時,就會製造事端分散(國際社會)注意力,好像現在毒奶事件,所以要轉移視線。……中銀都有很多雷曼兄弟債券啦,為何不散播消息說中銀有問題?!」
東亞銀行今日發表聲明,指其對雷曼兄弟及美國國際集團(AIG) 之貸款餘額分別為4億2,280萬港元及4,990萬港元。據悉,這筆款項相當於東亞銀行股東權益總額340億8千8百萬港元,僅約百分之1.24;相對於該行截至今年6月底的資產總額達3,667億元,所持的雷曼債券亦只佔百分之0.1。
近日國內7家銀行已披露持有雷曼債券狀況,合計持有約7億2千萬美元的雷曼債券及風險敞口。其中中國銀行(601988-CN﹔3988-HK)9月17日公佈,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折合約5億8千7百萬港元;其中,中銀香港共持有上述債券6,921萬美元。此外中國銀行紐約分行對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貸款餘額5,000萬美元,對其子公司貸款餘額320萬美元。
老字號有信心 疑是惡作劇
鄭女士也說對東亞銀行有信心,是老字號,若有事政府也會保住,不會擠提。她說東亞銀行擠提的傳聞,有可能是惡作劇。
鄭女士說,她有超過50萬元存在東亞銀行,原打算提10萬元到另一間銀行做私事,但因沒有本票和支票,只好來排隊提款。
談到聽信謠言來排隊提款的的市民,鄭女士表示理解:「現在經濟不好,無錢就無保障,沒辦法啦。」
Amy說,是朋友打電話告訴她,東亞很多間分行都裁員,可能資金不穩定,有機會擠提,叫她快去提款。她說,以前恒生銀行也試過擠提,後來被匯豐收購了。所以她把錢分散存放在不同的銀行,以策安全。
1965年,香港發生銀行危機,恒生銀行發生幾次擠提事件。4月8日,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最後滙豐銀行收購恒生銀行51%股份。現時滙豐持有恒生銀行62.14%股權。
Amy又說,最近接連發生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AIG)及友邦保險公司(AIA)的事件,搞到人心惶惶,所以人們來提款的心理可以理解。
一位男士說:「人來我也來。本來不會擠提,但現在可能會。」
新界屯門的其中一間東亞銀行分行前也排了長達三四條街的人龍。(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
新界屯門的其中一間東亞銀行分行前也排了長達三四條街的人龍。(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
新界屯門的其中一間東亞銀行分行前也排了長達三四條街的人龍。人龍轉入停車場。(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
新界屯門的其中一間東亞銀行分行前也排了長達三四條街的人龍。人龍轉入停車場。(攝影:潘璟橋/大紀元) |
延長服務 讓所有人提款
到下午5點銀行休息時間,銀行經理出來說,銀行有足夠現金,他們會服務到客戶提到款為止。
在彌敦道恒豐中心一家東亞銀行,一對李姓夫婦在附近徘徊,問他們是不是存戶,他們說:「係呀。(為何不排隊提款?)點夠人爭。」不過他們也不太相信東亞會倒閉。
外國人旁觀稱事件好笑
有一名由以色列來港做生意的人,他說:「我覺得很好笑,在以色列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有中央銀行。」他又形容事件會像颱風「黑格比」襲港一樣,刮過之後,什麼事都沒有,雨過天晴。
阿蓮說,今天早上11點許已有人朋友致電,指東亞銀行擠提,叫她快到銀行提款。她還去保險箱拿東西走金飾,不過她丈夫說她「發神經」,他不相信東亞銀行會擠提。
記者見一些人提走大量現金和金飾,在街上走動,其實相當危險。
東亞銀行今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強調銀行財政穩健,稱由於仍有很多客戶在分行,東亞今日會延長服務時間半小時,還強調有足夠資金應付存戶需要,亦無限制提款上限。
東亞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彭玉榮表示,東亞在財政上,至今並無向政府或私人機構求助,並已調動資金應付客戶提款,至今只是提取了少部份。為穩定客戶信心,東亞會讓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客戶提款,他又說提款的是小存戶。
東亞:網上傳言不似惡作劇
彭玉榮指出,早兩天網上已有東亞不穩的傳言,東亞昨日已報警。對於有關傳言,他不想猜測,但認為不似惡作劇,因為擾亂金融是好嚴肅的事,已將所知的通知警方。
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晚上由外地返港,隨即到公司了解存戶提款的問題。他在機場表示,有人在電話短訊留言指東亞不穩,已交警方處理。他強調,東亞財政穩健,不知道被什麼人攻擊,可能有人炒股或其它原因傳出謠言,他經已習慣,亦不懼怕,他明日會回購東亞股份。
東亞銀行較早前發表聲明指出,注意到市場上若干關於其不穩定之惡意謠傳。東亞銀行管理層是於9月23 日(昨日)下午稍後時段知悉該等謠言首次經電子方式散播。
九龍黃大仙竹園邨的東亞分行,擠滿了等候提款的市民。(攝影:吳璉宥/大紀元) |
九龍黃大仙竹園邨的東亞分行外,排著長長的人龍。(攝影:吳璉宥/大紀元) |
資本充足比率遠高於規定
聲明指,東亞銀行管理層謹此作出強烈聲明,有關謠言絕非真實而且全無任何事實根據。管理層並進一步確認東亞銀行之財政狀況穩健。聲明指出,於今年6月30日,東亞銀行之綜合資產總額為3,966億港元,而資本充足比率則為14.6%,遠超於國際規定水平。
聲明稱,東亞銀行管理層對是次謠言的散播非常關注。在知悉此惡意謠言後,東亞銀行管理層已就此事立即知會警方及香港金融管理局,警方正就有關謠傳採取迅速和適當的跟進行動。
財爺金管局總裁:謠言沒根據
政府強調有關東亞銀行的謠傳,毫無根據,財政司長曾俊華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均強調,東亞銀行財政穩健,資金足夠應付客戶的要求,至今毋須金管局協助,如有需要,金管局及政府亦會全力提供流動資金,市民毋須恐慌。
任志剛表示,東亞銀行客戶的利益受到保障,無需擔心。雖然現時美國出現金融海嘯,但呼籲市民保持冷靜及有信心,不要自亂陣腳。他表示,東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4%,而法定要求只是8%,流動資金比率為40%,而法定要求為25%,資產質素良好,只是有很小部份的雷曼兄弟貸款。
曾俊華則表示,事件由惡性謠言引起,有刑事成份,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說,案件仍在調查,至今未有人被捕。他指,任何人如發放,任何虛假信息會觸犯法例,一經定罪,可判罰款一千元,或監禁兩個月至兩年。
一交易員擅自買賣虧9300萬
東亞銀行出現今次被針對事件,主因是一名交易員擅自買賣,使銀行虧損9,300萬港元。英國《每日經濟新聞》22日報導,日前東亞銀行因交易員涉嫌做假賬而要更改上半年業績,經修改後,該行2008年上半年的稅後利潤由9.3億港元減少至8.2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倒退57%。因員工違規導致如此大額的盈利變更,在香港銀行業內實屬少見,東亞銀行也將因此面臨危機。
東亞銀行9月18日晚間發表聲明指,由於公司一名交易員在未經授權之下,擅自操控衍生工具遭受損失後,又擅自修改交易紀錄,令該公司需要重列中期業績,稅後利潤由9.3億港元減少至8.21億港元。
東亞銀行的公告指出,由於出現未經授權操控該行所持若干股本衍生工具的價值,該行上半年錄得交易虧損約9,300萬港元,需要重列中期溢利,稅後利潤減少1.09億港元。經修改後,東亞銀行的2008年上半年稅後利潤由9.3億港元減少至8.2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倒退57%。
據了解,此次涉嫌偽造賬目的交易員姓翟,今年29歲,是從事股本衍生工具的交易員。該職員目前被停職,接受進一步調查。而香港警方證實已收到有關報案,商業罪案調查科正跟進案件,並於9月18日正式拘捕了該職員。
香港曾現七次銀行擠提
據亞洲時報在線報導,香港過去亦曾出現7次銀行擠提事件,最近一次是1991年7月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因母公司問題而破產清盤,當時市場亦傳出多間香港銀行財務不穩而出現擠提,受事件影響的銀行包括渣打銀行、港基銀行和道亨銀行。
另外,在1989年中國銀行出現的擠提,則並非金融因素引起,而是受六四事件影響。
1985年海外信託銀行及其子公司香港工商銀行亦出現擠提,兩間銀行其後因假賬引起資金不靈面臨倒閉。其後由政府緊急通過條例將其接管,之後分別賣出予道亨(即現今星展銀行)及大新銀行。
在1983年發生兩次擠提事件。恒隆銀行因謝利源金舖倒閉而出現擠提,被政府緊急通過條例接管,並在1989年賣給道亨銀行。新鴻基銀行亦在出現擠提後售予阿拉伯銀行集團,易名港基國際銀行(即現今富邦銀行(香港))。
最嚴重的一次銀行擠提發生在1965年,當時的小型銀行明德銀號於1月26日擠提,至2月因對地產放款過度而倒閉,引起對華資銀行信心恐慌。廣東信託銀行於2月6日出現擠提,兩日後被接管。其後華資銀行相繼出現擠提,最大華資銀行恒生銀行亦受波及,最後要將51%股權售予匯豐,這次事件最後引致1965年香港股災。
最早一次銀行擠提是發生在1961年,廖創興銀行出現擠提,3日後獲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支持後平息。(//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