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鐘聲的奇異傳聞

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在昆明南城旁,有一座古鐘樓建在城牆上,樓大約二丈見方,一口很大的鐘掛在裡面,四周只剩出了剛夠一人行走的地方。這鐘到此刻還有很大的用處,每遇城內發生大火警時,便先去撞起這鐘來,它的聲音宏大悠揚,能使全市的人都聽得到。聽到的人,都感覺有如醍醐灌頂似的,能發人深省。

鐘的來源不清楚,但據說在造這鐘樓時,因為鐘太大了,找不到這樣堅固的橫樑能支持得住它,許多匠人用盡心機都懸不起。這時便來了一位道人,他用鋸碎的木屑和上水,便做成了一架模樑,輕輕地把鐘掛上,便不再斷裂了。

接著他回頭囑咐周圍的人,說:「你們不可以馬上就撞這口鐘,必須等我走後三天才行。」講完,他回身便走了。

但這些人沒等到第三天,第二天早上,他們便用力的撞起鐘來。這時,這道人才走出城外四十里,名叫「大板橋」的地方。他聽到了鐘聲,便帶怒的嘆道:

「唉!這鐘聲,本可遠聞三百里的,可歎!凡夫不遵吾言,現在聲傳不出四十里啦!」

所以這鐘,到現在每撞起來,在大板橋地方還可聽到,走出大板橋便不能聽到了。

據說,這一位道人,乃是魯班仙師的化身。

* * * *

開封城外,有一座古銅鐘,放在十方院裡面。年代深遠,也沒人注意它了,不過在它的身上,卻傳說著這麼個故事:

相傳十方院,從前也是一座大禪林,是一位道行很高的老住持經手造成。落成之後,立時香煙繚繞,善男信女,頂禮膜拜,虔誠敬佛。燒香求籤的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於途自不必說,就是那遠處的遊方僧,也慕盛名,不遠千里的來這裡住腳。

這座十方院裡,什麼設置都很齊全,只是缺少一口敲撞的鐘。每個人都兀自納罕,為什麼大僧院裡缺鐘?難道這位道德高尚的老和尚別有用意嗎?誰也揣測不出。

後來有好事的人,忍不住再三的去問老和尚,而他總是溫溫吞吞的回答:「急什麼?時機未到,不必急。」

過了些時,老和尚命人請了技藝高明的銅匠來鑄鐘。鐘成之日,他發柬請來了全城的官吏、紳士和一些名人,對他們說:

「老衲以前不造鐘,實因無良匠之故。現在匠人已得,鐘已鑄成,老衲也完了一件心事,即日就要入山隱居去。今天請客,就是想和大家見見面話別。此後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他日有緣,再當相會。」

「不過我還有幾句話對大家說,就是在近期千萬不可撞這鐘。等過了七日,老衲入山之後,再去撞它,那便能聲聞天下。」說罷,揚長而去。

一日、二日、三日,和尚們等得不耐煩了,便用力的撞將起來,這時老和尚剛走到朱仙鎮。朱仙鎮離開封四十五里遠,所以這鐘叫做「四十五里鐘」。現在周圍四十五里遠,還能聽見這鐘聲呢!@*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清代,京城祟文門外花市的居民,都以種植花草為生。這其中有個年輕的女子,和父親一起生活。父親久病不起,女兒全心全意照顧父親,嘴上不斷的寬慰父親,但心底卻為父親的病暗暗擔憂。
  • 王常是洛陽人,既有膽量.又講義氣。有人遇到困厄和不平,他一定拔刀相助;看見誰挨餓受凍,他就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衣服和食物讓給別人。
  • 人人都知道彭祖公公八百歲,是個多麼長壽的人呀!為啥能如此長壽呢?那是有緣由的。
  • 唐玄奘在晚上做了一個奇夢,他夢到自己忽然身處很危險的地方,爬到高山上又噗通一下從山上掉到了山谷裡;接著又夢見自己在跟猛獸搏鬥,費了很大的力氣,乃至汗流浹背,才能解脫。
  • 叛賊被平定之後,顏真卿家把顏真卿遷葬上京,打開棺材一看,棺材朽爛了,但是他的軀體還是原來那樣,肌肉像活人,手腳很柔軟,鬍鬚頭髮青黑,拳握著,手指甲透過手背。遠近的人都感到驚奇。走在半路上,感到棺木越來越輕。後來到了下葬的地方,打開一看,是一口空棺而已。
  • 廚師界有個非常偉大的始祖伊尹。伊尹是商朝開國君王湯王的宰相,他不僅幫助湯王推翻暴虐無道的夏桀,還輔佐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在朝五十餘年,功勳彪炳。伊尹享年一百歲,沃丁以天子之禮將他葬在商湯陵寢之旁,以表彰他對商朝的貢獻,甲骨文記載商朝還有祭祀伊尹的儀式。
  • 庖丁為戰國時代的廚師,歷史上並無記載,只出現在《莊子.養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在文惠君面前表演解剖牛的技術。庖丁解牛的動作乾淨俐落就像商湯時代的舞蹈,而解牛的聲音節奏分明就像唐堯時代的音樂。可見庖丁解牛的技術已達「神乎其技」的境界。
  • 唐朝的李師古,為人專橫跋扈,但卻懼怕宰相杜黃裳(738--808),一直不敢太放肆,但仍心有不甘,想把他拉攏過來。於是他讓一位能幹的小官,帶著幾千貫錢,和一部價值上千貫的氈車子去行賄。
  • 五代時,十國之一的楚國有個人名叫袁安,當了楚國的丞相。當時有個要犯,濫供出了許多人,使他們被抓捕關押。這些被無故牽連拘捕囚禁的,總數竟在千人以上。
  • 測字之奇,全在一個機鋒的拿捏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絕對不是那些不學無術的江湖術士所能胡弄的,那得精研中華文化造字的深層內涵及其蘊藏的深奧意義才能行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