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何清漣:保護民族工業 依靠品質而非口號

——從三鹿牌奶粉事件談起

【大紀元9月19日訊】中國有句老話叫“民以食為天”,但近年就在有關維持生命的“食品”問題上,中國不斷爆出有毒食品的醜聞。而且隨著中國食品出口,這類醜聞成為各國媒體的新聞題材。去年在面對各國媒體接踵而至的批評時,中國當局終於祭出“民族主義”這一法寶,先是將此類醜聞說成是各國在貿易戰中妖魔化“中國製造”的結果,繼而又找到在中國開業的洋人餐飲店所賣食物加入蘇丹紅之類的例證,因而“反敗為勝”――反正國內民眾與國外資訊處於隔絕狀態,打贏這場各自為戰的輿論戰也無任何困難。

  三鹿奶粉的品質問題給中國食品業信譽帶來的打擊是沉重的。因為“三鹿商標”是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三鹿奶粉、三鹿液態奶是國家免檢產品與“中國名牌產品”,三鹿嬰兒奶粉更被國家衛生部定為“第一批衛生安全食品”。這一集各種榮譽於一身的名牌產品發生醜聞,足以將中國當局去年苦心裱糊的“食品安全”包裝紙撕個稀巴爛。而且由於受害嬰兒人數眾多,且找不到“海外反華勢力”做替罪羊,於是這場討論在網上逐步升級,最後成了對中國食品的聲討:“三聚氰胺這個黑手,從最初的牛羊飼料市場開始蔓延,發展到今天,終於伸到了嬰兒奶粉這個領域。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不知不覺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餵養出來的豬肉,牛肉,雞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覺中,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

  由於中國經常出現許多化腐朽為神奇的故事,三鹿是否將受到處罰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預知的是三鹿這一馳名品牌將蒙上嚴重陰影。

  2004年4月阜陽假奶粉事件為三鹿品牌的崛起提供了良機。當時中國國產奶粉身受兩大考驗,一是消費者信心大幅下降,國產奶粉銷量驟減,行業面臨重新洗牌;二是外國奶粉銷量大增。當時,為了保住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中國政府、媒體、企業三方聯動,國家質檢局向消費者推薦8個已獲中國名牌產品和免檢產品稱號的奶粉品牌,這些企業也紛紛開展促銷活動。三鹿集團更是採取了各種方法擴大銷售,一是在縣級市場設立一級代理商,在劣質奶粉較集中的地區設企業直銷網點;二是調整嬰幼兒奶粉價格,使其適應農村市場;三是在多家媒體上刊登各種形式的廣告並開展徵文活動。

  媒體業配發的各種文章更是帶有“保護民族工業”的悲壯色彩,比如“國產奶粉主動應戰,收復‘失地’”,要“打好民族工業的市場保衛戰”等。中國國家廣播電臺在2004年7月30日做的長篇採訪標題就是“三鹿集團為親人的健康負責”。該文言之鑿鑿地稱:“一流的產品是由一流的人生產的,三鹿集團大力宣導‘人品就是產品’的管理理念,‘把消費者當親人,為親人的健康負責’”,記者稱親眼看到,“每道工序每日必經自檢、互檢和抽檢,上道工序不合格絕對進不了下道工序。三鹿是業內為數不多的通過ISO9002品質保證體系和產品品質雙認證的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全國奶粉品質大檢查中,全國200多個省、市、縣行政執法部門對三鹿產品進行了1,000多次檢驗,頻繁、嚴格的產品檢驗表明,石家莊三鹿集團生產的各個系列奶粉全部合格!”

  從三鹿品牌崛起的過程來看,它是在企業開拓市場的努力、國家信譽與媒體信譽這三重力量共同塑造下而形成的品牌。這樣形成的品牌,三鹿本當加倍珍惜,但卻因其短視,為應付原料價格上漲降低成本而大量使用三聚氰胺,因而釀成今天的品質醜聞。受害的當然不止是它自己,還有為其品質背書的國家質檢局、眾多媒體與形象代言人。

  三鹿留下的教訓是深刻的。這個教訓就是:保護民族工業的根本大計是依靠產品的品質。否則,“搶”回來的失地還會再度丟失。在食品安全這種事情上,即使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也無法用“寧可食用本國有害食品而死,決不食用外國食品而生”這類荒謬之言去勸誡消費者。非戰爭時期,用“朱自清餓死不食美國麵粉”這類事例去教育國人已無作用。

──轉自《華夏電子報》(//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