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華發現抑制 Egr-1 可降低疱疹病毒腦炎
【大紀元9月18日訊】成大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陳舜華研究感染疾病成果亮眼,18日於醫學院四樓會議室舉行成果發表,陳舜華副教授透過老鼠實驗發現以藥物抑制細胞轉錄因子 Egr-1,可以降低病毒感染腦炎,此一研究成果讓全球研究包疹病毒腦炎治療跨進一大步,為未來醫學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她所發表的「經由抑制細胞轉錄因子Egr-1降低單純疱疹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率」之論文也即將刊登於十月出版的國際知名期刊「美國醫學臨床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目前國內學者研究發表能刊登在該期刊的數量相當少,屈指可數,顯見該研究成果在國際醫學研究領域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及貢獻性。
陳舜華副教授表示,病毒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生物,需要寄生在人體細胞並攫取其營養資源以進行複製,再進而擴散,破壞人類身體器官,引起疾病。全世界的科學家一直想要找出這些幫助病毒引起疾病的細胞因子,以提供治療標的,但由許多技術上的限制,讓此一任務顯得十分艱巨。
從事單純疱疹病毒研究長達十九年的陳舜華副教授,最近她的團隊利用基因晶片及缺陷鼠突破先前之技術限制,發現一個原本用來調控細胞基因表現的轉錄因子Egr-1 (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在病毒感染後竟然能夠促進病毒基因表現,增加病毒的複製,進而使得更多感染的老鼠死亡。
研究發現,當以藥物抑制Egr-1時,老鼠腦中的病毒量明顯的下降,同時也降低被感染老鼠的死亡率。此一研究成果除了可了解病毒是如何盜用細胞因子引起疾病,同時也提供一個將來可用來作為治療單純疱疹病毒腦炎致死的新標的,為全球研究疱疹病毒腦炎治療找到新方向。
陳舜華副教授補充說明,單純疱疹病毒感染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年人口,是影響人類的重要病毒,病毒主要是透過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組織或體液傳染。經由單純疱疹病毒感染會引起許多疾病,從頭部至腳部都可能感染,其中又以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腦炎最為嚴重,會導致患者死亡,目前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偶發病毒性腦炎就是由此病毒所造成。
依據數據顯示,估計台灣疱疹病毒腦炎病人,每年最多可高達一百名患者,這些病患如沒有及時獲得正確診斷及治療,死亡率常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目前雖然已有抗病毒的藥物可治療,但仍有許多患者感染過後會有終生的神經性後遺症,只有百分之二患者會回復正常,因此疱疹病毒腦炎的嚴重性,不亞於國人較為熟悉經由腸病毒七十一型感染所造成的腦炎。因此有許多科學家致力於研究這種威脅人類性命的疱疹病毒腦炎,希望找出更多療法,以降低此一疾病對人類造成的傷害。
美國醫學臨床研究期刊此期刊發行於1924年,內容以發表具有臨床應用的生物醫學研究論文為主。因為期刊登載的論文概念新穎並具實用性,因此經常被相關醫學研究領域學者引用,對生物醫學界貢獻巨大,在2007年的影響係數高達16.9。根據期刊的官方網站指出,統計顯示此期刊對生物醫學界的長期影響程度不亞於國人較為熟知的自然 (Nature)及科學(Science)等期刊。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