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市場週刊:中國乳品行業潛規則
【大紀元9月17日訊】今天,打開網絡,翻開報紙,「某品牌公司」終於亮相了——三鹿奶粉!我從事乳製品工作8年,下面的行業潛規則也許能讓你明白些許「三鹿結石門」事件產生的前因後果。
幾個行業潛規則:
07年前,中國99%的奶粉品牌(包括洋品牌)使用過進口大包裝奶粉,然後再在國內灌小包裝直接上市。奶粉企業只要有一個20平米的房子,一台封口機,再加包裝袋若干就能「生產」出各種規格針對不同消費群的奶粉。100%的中國長效水奶,都使用過「進口乳清粉」來提高產品的蛋白質含量。
「乳清粉」是國外在生產奶粉時把稀出的乳清層乾燥後製成粉,這種產品,西方是不吃的,80%的都賣給了中國的企業。中國人就是笨呀,「某牛」每年的銷售量以1000倍的速度增長,就是沒有人懷疑它的奶源情況呢???奶源都是以這種方式增加了,當然「香濃」(蒙牛的奶忒「香濃」)!一頭牛從出生到能擠奶,至少也要一年半的時間,這家企業就是拿自來水沖進母牛的肚子也不夠它的市場需求!中國消費者太笨了!正是基於上面幾個行業潛規則,幾乎80%乳品廠都不自己養牛,奶源定價槓桿被國外奶粉供應商所控制,這也是前幾年奶農紛紛「殺牛」「倒奶」新聞不斷出現的根本原因。同時,因為北方牧場沙化嚴重,真正的牧業區面積已經小到沒有統計學意義!「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公元500年左右北朝時的自然風光早已被「沙漠化」「沙塵暴」所代替!這也是營銷史上最美的謊言!
那國內就沒有認真做奶源的企業了?有!誰?福建長富乳業的牧場是國內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可它的下場就是——「幾乎關門」!「超女式」的中國營銷(蒙牛專利!),追求「超女」「快男」式的中國消費者根本不懂什麼才是真正的奶!奶源越做得好的企業,離倒閉時間越近!有些網友可能會問,既然這樣,為什麼質檢部門不查?先談這個之前,先談個中國式法律出台過程:《禁鮮令》前後6次發佈延期通知,08年初,再發出一個與《禁鮮令》完全相反的管理條例。這個笑話的產生,是國內某著名品牌奶企,聯手外資包裝公司利樂公司,公關中國質檢總局的結果。其目的,就是從標準上封殺國際上通行的「鮮奶」標準,從而模糊自己生產長效垃圾產品的標準,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請大家記住這家公司——「利樂公司」,中國乳業現今之禍,10條有9條離不開它在其中煽風點火。
現實上,中國乳業整個行業,都是在為這一家公司打工,利潤全在包材,中國乳業只是做了其包裝工!最後,我再告訴大家,為什麼以前不會出現「結石門」事件?那是因為,前年,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都出現了旱災,國際市場出現了近1年左右時間,國產奶粉比進口奶粉便宜的「奇觀」。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奶農突然變得重要起來了!於是,那家平時最不願意做奶源的「某牛」,使用了行業所不齒的一招:「搶奶」。具體辦法就是在別人的牧場旁邊,建一個自己的收奶站,然後以高出5角甚至1元的收購價,收購別人的奶源。中國人的劣根性又表現出來了,奶農不管你以前有沒有合約,誰出價高就送誰!被搶企業,如果資金沒有它厚實,只有眼睜睜站在一旁看熱鬧。這種奶源供不應求,直接促進了奶源收購價直線上漲,以前養10年的牛都沒現在半年來錢多。許多國外奶源供應商,甚至提前把錢打進國內奶粉生產廠,只要是粉,不管分級,是奶粉就收。這種爆發式的市場需求面前,許多廠家都樂得不知道如何辦。中國人的劣根性這下又出來了:越來越多的奶農攙假……中國人的造假水平,世界一流。如果廠家原料奶收購不嚴,就極容易被奶農發現漏洞,這次三鹿出事的「三聚氰胺」 就是為了提高蛋白質含量(不是真正的提高了含量,是欺騙了現有的檢測設備)被人為攙進去。
奶粉企業為了能收到原奶,睜隻眼閉隻眼,甚至還有奶粉廠自己攙假!據我所知,國內某知名乳品廠,在去年5月份,就是使用了這種奶源做原料,生產長效奶,出現質量問題,內部招回數百萬箱產品。國外奶源供應商利用資金實力,在取得優先訂購權後,收進來的奶源,進行分級,那無抗,優等品出口至國外,把劣品則留在國內,賣給國內乳品公司。不成熟的消費者,被國外資本控制的奶源市場,政府檢管部門助紂為孽,是導致這次「三鹿結石門」的根本原因!可憐的三鹿,可憐的中國乳業,可憐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