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家張芸茵 移民瑞典生活經驗談
【大紀元9月14日訊】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從事美術教學的張芸茵,放棄了當時所謂的「鐵飯碗」,與結識六年的瑞典男友結婚,之後選擇了「夫唱婦隨」的生活,移居到一個嶄新的國度--瑞典。
瑞典是個充電、學習陶藝的好國度,張芸茵一開始是這麼認為……
定居瑞典的第一年,張芸茵說,在Nyckelviksskolan上全天的課程,從早上八、九點一直到下午五點,課程內容除了揉土、盤條、拉坏、修坏以外,還教導如何素燒、釉燒等,整個學習過程非常「耗體力」,但卻讓她覺得是最充實的時光。加上同學全都是瑞典人,所以也提供她了解瑞典民族很棒的場所;她笑著說:「從他們身上得以認識我先生以外,形形色色的瑞典人樣貌,也成了之後書寫《冰藍色的幸福日子》相當好的故事題材」。
重視民族融合與社會福利
在同一年,張芸茵還在課餘選修了瑞典文;她說,這是由政府提供給所有移民的免費課程,也是瑞典政府對移民的德政之一,課程開放給暫時客居瑞典的外國學生、研究/工作人員,以及移民和收容的難民選修。這對國家而言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但是瑞典政府顯然認為民族融合是相當重要的工作,無論是文化宣揚或是培養未來就業人口,他們一致認為這筆投資都是值得。
一般觀念,社會福利制度好的國家都會有很多「好康」的措施,但其實在制度後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對社會的遠見;若這些配套措施能給社會帶來更大的收益,這些教育經費最後能帶來更大的社會和諧,相信造福的是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也因此這些福利政策深受瑞典人民的支持。
然而,在國外最大的生活障礙應該和語言障礙脫不了關係。張芸茵提到,瑞典一般是以瑞典語為主的社會,不過,身為外國人的她,英文卻是一開始使用的語言。張芸茵指出,瑞典人的英文能力在歐陸算是不錯,即便是清潔工或計程車司機,英文嘛攏ㄟ通!但定居瑞典之後,讓她發覺有許多地方還是需要用到瑞典文,也因此讓她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瑞典文。
瑞典文雖然屬於德語系,但在文法、用詞上都簡化了許多,理論上說不算太難,但比較困難的應該是聽力,再加上因區域性、年齡而產生口音差異,有時會覺得聽起來稍微比較吃力。不過多讀多聽多寫,仍是突破語文瓶頸的唯一方式。
以家庭生活為重心的民族
其次,她還點出瑞典和台灣的環境差異,張芸茵表示,比較讓初來乍到者不習慣的地方就是商店開放時間短,因此入夜後大多和朋友或家人一起度過,反觀來說,瑞典是比較重視家庭生活的民族,對生活在亞洲、習慣以逛夜市或逛街為重要休閒活動的台灣人而言,可能會比較不習慣。
許多想過來定居的人問她,這邊工作好找嗎?她總是回答說:「不算容易!」因為畢竟得把瑞典文掌握好才有機會得到更進一步的面試機會。加上瑞典本身的失業率也高,各行各業也都需要有證照〈包括清潔工作或托嬰工作〉,更加深了找工作的難度,「再則也得視個人的機運了!」她風趣的說。
設計環境成熟 人才匯集
過去在瑞典專研陶藝創作,但如今卻是專事繪圖設計的她不諱言的表示,在瑞典從事陶藝者是沒有工業設計的光環。在當地成立BZB GRAFIK插畫設計工作室的張芸茵說,瑞典物價高,所以經營一個工作坊相當不容易,大多是多人share一個作坊,或者選擇坐落於小城鎮裡,和台灣大不相同。
另外,瑞典的工藝藝術經營並不容易,於是他們的工藝家們自行組成協會,作品主要通過陶藝協會販售展出。另外,瑞典的造形設計graphic design則算相當優秀,環境也相當競爭。如果對於工藝設計有興趣的人,可以向瑞典最高學府Konstfack申請,不過,大學部需要有瑞典文作為基礎,研究所則可接受外國學生申請,用英文上課是沒問題的。
在瑞典,對優秀的創作者仍可領有國家補助。工業設計被視為瑞典的主流,為重要的產業之一,不僅匯集了不少優秀的人才,競爭自然也就格外激烈。
事實上,如果有機會深入瑞典人的生活,將會發現瑞典人很傳統,相當具有家庭觀,職場上沒有所謂的加班或應酬,因此家人互動機會相對提高。像是《冰藍色的幸福日子》一書中曾提到的父母親有育嬰假期,還有瑞典男人對家事的高參與率,以及夏季全國會因假期而陷入停擺,即使總理也不例外等;還有瑞典不講就排名的平等教育制度等,這些都是瑞典和其他國家大不相同的地方,即使不見得能夠完全的移植到台灣的文化中,相信仍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吧!
〈張芸茵網站:bzb.idv.st Email:bzb.grafik@gmail.com〉
──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