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米藜:金牌數領先絕非強國標誌

【大紀元9月1日訊】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幾乎成為中國證明自己「強大」的舞台,這一次北京奧運會更不例外。從開賽第一天對奧運首枚金牌的爭奪開始,整個中國立即被裹挾進對金牌的狂熱和崇拜之中。各路媒體不厭其煩的報導中國運動員爭金奪銀的盛況和壯舉,報紙上圖文並茂,電視上有聲有色,角角落落到處是運動員如何奪冠的話題。

目前,奧運賽程過半,中國金牌數遙遙領先。大小領導紛紛趕場喝彩,各路或有組織或無組織的觀眾搖旗吶喊,整個社會喜形於色,沉靜在一片亢奮和快感之中……彷彿一夜之間,這個還有一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國家,突然把美國都甩在後面,變成世界頭號強國。

中國自從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奧運金牌戰成了發展體育事業的唯一追求。這個並不強盛且缺少自信而又好虛榮的國家,體育成了純粹的政治。當局試圖用奧運金牌,來展示國家的強大及政府執政能力。因此,傾財力、人力、物力爭奪奧運金牌,成了中國在每屆奧運會上的必然選擇。正是這種舉國體制,使中國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東亞病夫」到「體育強國」的轉變,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到獎牌榜領頭羊的轉變,令世人驚嘆。

然而,驚嘆之餘,人們不禁要問:奧運金牌領先等於國家強大嗎?奧運獎牌數和體育強國能劃上等號嗎?

四年前的雅典奧運會開幕前後,一篇名為《奧運金牌的陷阱》的文章開始在網上的多個論壇流傳,而後又以新聞的形式出現在了各大門戶網站上。在《陷阱》一文中,作者展示了驚人的數字。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中國體育總局的事業費從每年30億元上漲到了每年50億元。按此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4年,中國花費了200億元。如果中國隊在雅典獲得30枚金牌(實際得了32枚),那麼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可謂世界上最昂貴的金牌」。

「一塊金牌成本7億」,是以體育經費全部用於備戰奧運會計算的,並非一個確切的數字。但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估計,國家在一個奧運選手上投入的費用大概在四五百萬元左右,按中國奧運代表團400名運動員計算,總投入大概在16億至20億之間。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萬元的水平。

雅典奧運會如此,北京奧運會當有過之而無不及。五、六千萬隻是一塊金牌的財力成本,金牌背後所耗費的巨大人力資源更是難以估量。一個運動員從幾歲就開始接受殘酷的訓練。他們不僅要被迫放棄系統地文化學習和正規教育,而且為了出成績,為了縮短與發達國家運動員在先天和後天環境方面的差距,從體校到省市隊直至到國家隊,各梯級專業運動隊的運動員,都要進行長年累月的集中訓練,需要高強度的超大負荷甚至極限訓練。因此,中國的每一塊奧運金牌都是大量金錢堆砌而成的,都是以犧牲運動員的肉體傷痛和正常生活為代價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已經把奧運會看成一場政治戰爭,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爭奪每一塊金牌。

反觀其它國家,尤其是自由民主國家,競技體育的大部分經費來自個人,或者某些商業資助,國家很少在具體的運動項目和運動員身上花錢。由於體育在民眾中有相當的基礎,而且民眾將體育作為一種興趣愛好,作為一種強身健體的生活方式,全民體質較高。因此,他們雖然很少有中國這樣的「專職」運動員,但體育成績往往世界領先。這些國家參加國際大型運動會的運動員,除了一些市場化程度很高的運動項目,大多數都是「業餘選手」。即這些運動員都有自己的職業,搞體育只是業餘愛好。因此,他們的訓練投入並不要國家全包,有的靠商業贊助,有的乾脆靠自己解決。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帖子,詳細介紹了一些國外體育名將的職業情況。比如,賽艇女子單人雙槳冠軍,德國人斯托姆波羅斯基,29歲,已婚,是一名時裝設計師,畢業於德國時裝學校。女子花劍個人銀牌得主,意大利人特裡利尼,34歲,已婚,職業是森林護林員,大學所學的專業是物理教育。射擊女子飛碟多向冠軍,澳大利亞人巴羅奇,31歲,職業是「農業保護官員」,大學所學專業是農業科學。柔道女子負78公斤級冠軍,日本人阿武教子,28歲,大學所學專業是法國文學,目前的職業是警察局的警官。射擊女子飛碟雙多向冠軍,美國人洛德,年齡25歲,大學生,所學專業是「動物和獸醫科學」,其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獸醫……中國網民熱衷傳播國外運動員情況的帖子,一方面說明民眾已經開始對中國體育「舉國體制」弊端進行反思,另一方面體現出公眾對當局不惜耗費大量財力,搞國家面子工程開始反感。

從中國和其它發達國家對待體育價值觀和體制的差異,以及運動員所受待遇和所處環境的不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某些體育項目上,中外運動員雖然同場競爭,但其訓練條件顯然不在同一平台之上。因此,中國和其它國家單純比較獎牌的多少,已經失去平等意義。

總之,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體育並不是推動全民健身事業,而是舉全國之力去培養體育精英,以體現國家強大和實現為國爭光等政治目的。這種遭到普遍詬病的舉國體制,已經超出體育本身意義,完全淪為一個耗資巨大的國家面子工程。所以,即使這次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金牌數第一,也不能讓體制弊端下的中國改變現狀——抽掉「舉國體制」這塊跳板,中國體育強國這塊招牌同樣會跌落在地。

中國要真正強大離不開民生的繁榮,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教育、醫療和全民健身等方面才是當務之急,而大搞「金牌戰略」,指望體育這個捷徑,一步登天,從而掩蓋問題矇蔽世人,無異於庸醫遇到危症,亂下猛藥,到頭來亢奮一過,必將虛脫而斃。

--轉自《人與人權》(//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