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一日電)台灣有飯匙倩、雨傘節、鎖鏈蛇等六大毒蛇,但長期以來,在野外遇到鎖鏈蛇,幾乎就是死命一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歷經九年研發的「抗鎖鏈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今年八月獲藥品認證,即日起可配發台灣東部、高屏地區主要醫院及山區衛生所,挽救民眾寶貴性命。
衛生署疾管局先前已開發抗百步蛇、抗雨傘節及飯匙倩(俗稱眼鏡蛇)、抗龜殼花及赤尾鮐(俗稱青竹絲)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並都已獲藥品認證,抗鎖鏈蛇毒血清獲藥品認證後,民眾被六大毒蛇咬到,都能被有效施救。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抗鎖鏈蛇毒血清在1999年七月於台中榮民總醫院協助下著手進行臨床試驗,同年年底開始專案使用血清,但因病患人數少,一直到2005年八月才累積到足夠的病例數申請藥品查驗登記,歷時三年,治癒五十多位病人後,終於取得藥品許可證。
疾管局疫苗中心科長連偉成表示,鎖鏈蛇蛇毒同時兼具神經性及出血性毒性,毒性複雜,民眾被咬中後致死率高,但因族群不大、分佈範圍有限,民眾被咬中機率每年都在十人以內,加上鎖鏈蛇的人工飼養技術遲遲無法突破,製造抗蛇毒血清所需的毒液取得困難,成為最後被研發的抗蛇毒血清。
主持臨床實驗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人類被鎖鏈蛇咬中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大量出血,之後血液在血管內凝結成栓塞,可能引起心臟、肺臟、腎臟衰竭,引起死亡,抗鎖鏈蛇毒血清未問世前,被鎖鏈蛇咬中後的平均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七,未死亡的也會有肌肉壞死、腦栓塞致行動不便、腎衰竭需洗腎等副作用。
他說,臨床實驗發現,民眾被鎖鏈蛇咬中後三到六小時內注射抗蛇毒血清,可有效減緩出血情形、腎衰竭情形也會明顯減少。
另外,施文儀表示,民眾被毒蛇咬中時,要記得「多看一眼」,特別是外觀極為相似的龜殼花與鎖鏈蛇,詳記毒蛇外型特徵,有助醫師縮短處理時間。
他還說,抗鎖鏈蛇毒血清獲藥品認證後,血清配送地將不再侷限於臨床試驗醫院,首批兩百四十八劑抗鎖鏈蛇毒血清即日起將配送有鎖鏈蛇出沒的台灣東部及高、屏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