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8日訊】在成年禮當天之前,我真的沒想到浸淫在傳統之中的感覺這麼好。眾親友後來也說和他們所想的完全不一樣,沒想到我會籌辦的如此精緻,非常的有感覺。
很早之前,在國中的時候吧,我就在思考著自己的傳統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形態,但卻一直都不是很清楚。16歲那一年,知道了台灣是在16歲的時候形成年禮,我就和母親說,我想到台南去做16歲,但後來因為某些因素而未成行。
我後來注意到了一件事:做16歲和國文課所上的男子20加冠成年似乎有很大的不同。問了很多長輩都說這是台灣的習俗。但這個疑惑仍一直擱在心裡。
高中的時候,事情才有了解答。做16歲雖然源自清代民間,但本質上是道教的一種科儀。而會產生做16歲的習俗,也是因為冠禮在清代漸廢,遂漸興而代之。因此,我也就在心裡想著,若是有此機會,一定要來行冠禮。
兩年之後,機會來了。在某次偶然的機會下,我得知大陸有人在推行文化復興運動,而後來我也踏入這個領域。當然的,我比較著重的是傳統禮儀方面的復原研究,因為我想為自己舉行成年禮。
離20歲還有兩年,在一邊張羅所需事物之時,還得要不斷的去遊說家族成員。還記得當初頭一次在年夜飯上提出時所受到的反彈,當時全部的家人都持反對的意見,我母親說:「你看王永慶有沒有這樣做?總統有沒有這樣做?全台灣就只有你這樣做,到時候如果你沒出息去偷東西被抓到,我們家的臉不就丟光了?」。好吧,只好慢慢再努力。
這一路真的不是很好走,但真的很值得,也很有意義,真的。在成年禮當天之前,我真的沒想到浸淫在傳統之中的感覺這麼好。眾親友後來也說和他們所想的完全不一樣,沒想到我會籌辦的如此精緻,非常的有感覺。
當初會如此堅持的說服眾人,只是覺得應該要這樣做。我覺得,雖然眾人不贊成,但並不是反對,更恰當的形容,應該是擔心,因為沒有人這樣做過,所以會有壓力。
父親事後說道:「不知道你會辦得這麼好,本來很擔心會被人家當演戲來看,我們是第一個,先別說別的,就怕打壞了傳統文化的行情,我們又不是什麼顯貴之家,生怕給人見笑。」
我真的覺得,傳統就像植物一樣,需要向上發展,更需要向下扎根。根要扎得越深越牢,才有辦法發展得越高越大。現在我們面對傳統最大的問題,是過分強調發展,卻忽略了要重新扎根。當哪一天根部枯竭了,猶如埃及、復活島、印加文化一般,整棵文化之樹就真的可能救不活了,最後走向死亡,只能讓後人憑弔了。這可不是我所樂見的未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