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賽系列報導:樂聖貝多芬
【大紀元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樸底特律報導)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將於7月25日-27日在紐約市舉行。大賽分初賽、複賽和決賽三個階段。各階段規定曲目分別選自莫扎特、貝多芬、巴哈、帕格尼尼和維尼爾夫斯基的作品。
為了共襄這一樂壇盛事,幫助讀者瞭解和欣賞上述著名音樂家的作品,大紀元記者就小提琴大賽的意義、莫扎特、貝多芬、巴哈等作曲家生平、音樂作品、演奏者素質及如何詮釋音樂作品、聽眾或觀眾如何來欣賞作品演奏等採訪了一位具有幾十年豐富的演奏和教學經驗的小提琴老師俞英先生。本報將用系列文章刊登採訪內容,以饗讀者。
貝多芬生平和音樂風格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1770年12月17日受洗於德國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歐洲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揮家。
俞英先生介紹說,貝多芬生活的時代處在古典音樂和浪漫主義轉折的階段。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受古典音樂的影響,受海頓的影響。像他的第一交響樂、第二交響樂。但是從第三交響樂,英雄交響樂開始,他步入了他自己的風格。曲式上直接就進入了主題。還有就是他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是1806年寫的。這個小提琴協奏曲旋律是非常廣泛的,音域的延伸哪,還有這個小提琴從獨奏樂器也不斷的變為伴奏樂器,和以交響樂隊為主旋律的演奏。所以這是他的一個不同,就是說小提琴和樂隊更交響化了。那麼在演奏這首樂曲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當你演奏伴奏音型的時候,小提琴獨奏樂器演奏伴奏音型的時候,你要隨著旋律的進行來抑揚頓挫的起伏,而不要機械性的、技巧性的演奏這些音階、琶音。
貝多芬可以說繼承了德奧作曲家巴哈、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精髓,將古典主義音樂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極限。在華人世界,貝多芬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作品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絃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抒情曲(Lieder)與舞曲。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32首編號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音樂在靈深處迴響
俞英先生從貝多芬不幸的個人生活講起。他說:「貝多芬從小沒有母親,他的父親又是經常酗酒,所以有的時候會對他實行暴力。他從小受到很嚴格的音樂教育,但是他的個人生活是很不幸的,經歷了幾次戀愛的失敗,終身是單身。最重要的是在他中年時他的耳聾導致他完全失聰。我們知道作為一個音樂家耳聾對他意味著什麼,但是他的性格非常倔強,他不向命運低頭。所以即使在他耳聾之後,他仍然能夠創作出像《第九交響樂》這樣偉大的作品。我想這是因為他的內心充滿了對全人類的愛。即使他聽不見聲音,但他的心裏邊有音響,有聲音在他的心靈深處迴響。他在1803年創作了《第三交響樂》。那麼這首樂曲長度也非常長,難度也非常大。」
第一首浪漫主義時期的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06年,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俞先生說:「這是第一首浪漫主義時期的小提琴協奏曲。因為小提琴不只擔任獨奏,而且樂隊也開始擔任主奏的旋律。這樣小提琴有很多大段的經過句來給樂隊伴奏,漂浮在旋律之上。那麼我們要演奏這些經過句的時候,就要充分理解音樂內容,而不要乾巴巴、單純去拉這些技巧性的音階和琶音。所以說這也是一首非常艱難的協奏曲。尤其對小提琴演奏者來說音準很重要,因為這些琶音和分解和弦使你的音準暴露無遺,你沒有任何餘地去彌補它,它的速度又不快,這樣觀眾能很清楚的聽到每個音你拉的是不是準確。 所以我想演奏者應該在音準方面和音樂樂句的理解方面更好的下功夫,這樣可以把這首偉大的作品演奏好。」
俞先生接著說:「小提琴跟樂隊要有交談化的關係,也就是在很多樂隊主奏旋律的地方小提琴要穿插作為伴奏型的聲部。對於小提琴演奏者來說,這也是考驗他對音樂的理解力。因為你作為伴奏樂器的時候怎麼能拉的像獨奏一樣有音樂性,我想這是一個不同之處。還有就是它是第一首協奏曲,有更為廣泛的音域,比莫扎特、比巴哈、比維瓦爾第都有更高、更廣泛的音域。也就是說小提琴的把位可以到第九把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貝多芬本人並沒有為這首協奏曲做華彩樂段,而是大家都在用不同作曲家或者不同小提琴家的華彩樂段。我想最為著名的是克萊斯特寫的這個華彩樂段。這是因為,他透徹的理解了貝多芬的這首樂曲。在他的華彩樂段裡他把貝多芬的兩個主題和副題結合在一起,同時在小提琴上演奏出來。」
力量是貝多芬音樂的永恆主題
俞英先生說:「他的音響並不在於他用耳朵去聽。他的腦子裡有音響。這對於一個作曲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優越的條件。你並不一定要聽到這個聲音,但是你心裏有這個聲音,你就寫出來,就是它了。他的作品寫出來後很少改動,非常乾淨。他已經都有了,什麼東西都有了。只是寫在紙上讓藝術家去再現他的想法。就像畫家沒有他要畫的形象,他怎麼能去畫畫呢?當然貝多芬不是生下來就是聾子,他開始的二十多年,有充分的音響在他耳朵裡。所以耳聾並沒有阻止他繼續創作更優秀的作品。這非常了不起。而且耳聾迫使他寫了很多。當人在非常掙扎(struggle)的時候就會迫使他產生反動力,他會更有激情去創作。所以貝多芬作品裡有很多其他作曲家沒有的力量」。
俞英先生繼續說:「(貝多芬音樂)有寬容,有憤怒,但是沒有恨。我可以這樣說,你聽不到恨,但是有憤怒。就是這種不諧和的和弦,這種強烈的重音在他的作品裡面。
比方他的《第五交響樂》,也就是他寫的是《命運交響樂》。開始的旋律(演奏),非常激烈,一個非常不幸的主題,重音,也非常有力量。」
「他的結尾是非常輝煌、非常光明的。他不像柴可夫斯基有很多憂鬱的、壓抑呀這種心態,我在他的音樂裡我聽不到憂鬱,我也聽不到失望。我聽到的是憤怒,但是是有力量,是抗爭。」
「我覺的他的很多樂曲我聽了都非常受鼓舞。當然,他也有一些比較世俗的音樂,像《田園交響樂》,描寫大自然的風光。即使在描寫大自然的風光時,也有風雨,也有暴風雨前的不安,他是用不諧和的音程來表達的。總的來說,他的音樂非常鼓舞人,有力量,這就是對生命永遠不息的追求,不息的奮鬥。」
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
俞英先生也用繪畫做比喻來評價貝多芬的作品。他說:「藝術是相通的。從繪畫角度上來說,貝多芬(的音樂)猶如一幅巨大的、色彩濃重的油畫。」
將於7月25日至27日在紐約Town Hall Foundation舉行的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是其08年九大賽事的第一項,其後將於8月-11月間陸續推出「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全世界華人舞蹈大賽」、「全世界華人攝影作品大賽」等。詳細信息請查詢//competitions.ntdtv.com(//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