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邱燕玲/台北報導〕一位留德的讀者向本報反映指出,馬英9日前接受德國「南德日報」的專訪,政府事後公布了相關內容,卻未提及該報當則報導的標題竟為「我們需要更多相互的理解—在八年的對峙之後,總統馬英九將台灣帶向親中國的路線」。他質疑,這樣的理解是否與馬先生的認知相同?若不是,政府是否有要求該報澄清?
讀者質疑是否與馬認知相同
新聞局長史亞平表示,經查,專訪引言原文中並無「親中國路線」字眼,只有在第二個提問中,南德日報詢問「閣下剛開放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定期包機直航。此一舉措在政治上改善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為何?」其中德文用「politische annaherung」一詞,有「政治上的趨近」之意,新聞局為求譯文流暢,翻成「在政治上改善與中國關係」,新聞局提供的譯文並未刻意漏譯,馬總統回答時也無「親中國路線」的文字或語意。
向本報反映的讀者表示,他查閱南德日報本文,看到該報的標題與引言為:
“Wir brauchen mehr gegenseitiges Verstandnis”
Prasident Ma Ying-jeou bringt Taiwan nach acht Jahren der Konfrontation wieder auf Annaherungskurs zu China.
專訪是在12日見刊,新聞局於14日發布專訪「全文」,將標題譯為「海峽兩岸需要更多的相互了解」。該讀者認為,所謂「我們」需要更多相互的理解,不應是指台灣與中國,因為馬先生沒有問過所有台灣人民同意不同意,當然也不是指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而應是指國民黨與共產黨雙方。
新聞局指原文並無親中字眼
他質疑,該報的引言稱「在八年的對峙之後,總統馬英九將台灣帶向親中國的路線。」這是馬英九先生在訪談時給採訪者的印象嗎?為何未見新聞局忠實的翻譯出來給國人了解?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