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一般指稱陰道所流出的黏液,又稱為白帶。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是婦女常見問題,但也非一定是病態,因為正常的白帶,其量及性質隨月經周期而有周期性的變化,一般在經前、經後,及妊娠期白帶量增多,在月經中期排卵期不僅量增多,而且質地為稀薄透明的。
白帶的病態變化,就稱為帶下病,即白帶異常的疾病。婦女發育成熟後,陰道常有分泌物排出,如量不多,質地、色澤、氣味均正常,即沒病。
若白帶的量、色、氣味發生異常變化,甚至兼見月經不調、不孕及其它症狀,就是病態的情況了,需要尋求醫療。帶下病的原因,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涉及肝脾腎三臟,風寒濕邪侵入子宮,傳於臟腑,或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內傷,或月經生產勞傷,或縱欲太過,或過食肥甘厚味等等。
古人常以五色辨治帶下病,青帶、赤帶、黃帶、白帶、黑帶五種,雖對後世影響很深,但失於刻板,並不完全符合臨床實際。清初醫學名家傅青主認為:帶下為濕證, 因而後世發展出色濁黃如涕如唾,為脾虛濕困,清稀如水為腎陽虛;色黃或赤白夾雜為陰虛夾濕,帶下黃色或膿樣為濕熱下注,膿性或膿血狀,併見惡臭為熱毒蘊結 等等的治療大法。帶下病雖然有虛實之別,但臨床全然為虛症者少,而實証或虛實夾雜者則較為多見。治療時要注意任脈帶脈的保養健固。但是帶下病涉及的範圍很廣,治療上可內服與外治相結合,若久治不愈或臭穢,常需近一步檢查,防止癌變的可能。
「帶下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常見的幾個問題有:
一、赤白辨氣血:白帶量多,多屬氣虛之證,應責之於脾。赤帶著眼於血,要與經血辨別。
二、黃白辨寒熱:一般來說白帶清稀為虛寒,黃帶稠密而厚屬實熱。黃色越深,則邪熱越甚。帶量越多,則濕邪越重。
三、初久辨虛實:久病屬虛,而初患帶下病,要找原因,應考慮到肝火、濕熱、陰道滴蟲、黴菌等等原因。
四、痛癢辨瘀熱:陰部搔癢的多為濕熱,下腹痛者多有瘀。
五、辨黴菌、滴蟲 白帶量多,乳白色,質地厚如糊狀、豆腐渣樣,多由於黴菌感染。若帶下黃綠色呈泡沫狀,則多屬陰道滴蟲感染。而兩者相同的是都有陰部搔癢的情況。
六、辨癌性白帶 氣味對辨別白帶有重要意義,若有腥味,為虛寒,臭味屬濕熱。
若惡息不堪,量多,如洗肉水樣,又年齡較大,則應懷疑有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的可能。
中醫治療帶下主要還是從腸胃調治,因為白帶屬於濕邪,除濕化濕的治療還須從腸胃著手。治療白帶最主要的方劑就是完帶湯,由明末醫家傅青主創制,從方劑中可見端倪:白朮、山藥、人參、白芍、車前子、蒼朮、甘草、陳皮、柴胡、荊芥炭,都是健脾化濕的藥物。中醫的脾就是西醫的腸胃系統,因此白帶的患者不可吃冰,生冷的也不能用,如此方能儘快痊癒。◇(//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