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健康1+1

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腦部以及脊髓)的疾病。神經細胞由細胞本體延伸出許多樹枝狀的神經纖維,這些纖維如同錯縱複雜的電線一般,組織成複雜綿密的網路。

神經纖維的外層包裹著一層名為「髓鞘質」(myelin)的物質,像電線的塑膠皮具有隔離絕緣的功能,讓不同神經傳導路徑的訊號不會相互干擾,同時還可以加速訊號的傳導。

發生原因:

  當髓鞘質被破壞後,神經的訊息傳遞就會變慢甚至停止。是因為在中樞神經產生塊狀的髓鞘質脫失而發生症狀。髓鞘質脫失的區域在組織修復的過程中,沿著軸突(axon)產生疤痕組織(plaque)而變硬。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同時有多處的神經出現髓鞘質脫失受損的情形,所以稱作「多發性」(Multiple)。

MS不會傳染,也不會致命。然而,因為MS阻斷了神經系統的訊息傳遞,因此症狀可能很嚴重,使人殘廢。 MS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即患者體內之免疫系統無法分辨何者是自己的細胞,何者為外來之侵犯物,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

好發族群:

  病患通常在20~40歲時呈現出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白人女性罹患此症的機率相對較高,女性罹患機率是男性的二~三倍。美國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協會估計美國約有25~35萬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

症狀:

  多發性硬化(MS)病變最多發生於視神經、腦幹及小腦與脊髓,因此以視覺、運動、感覺及括約肌的症狀最多見。

  1.視覺:視力模糊、複視、眼襄(不自主之眼球跳動)、視野局部或全部缺損、視力喪失。

  2.認知及情緒之問題:可能會引起人格的改變、憂鬱、記憶力及注意力集中之問題。

  3.平衡與協調之問題:平衡感喪失、頭暈、顫抖、走路不穩、身體喪失協調能力。

  4.神經方面之問題:神經徑路的損害會導致麻木、刺痛、灼熱感,特別是在手部及足部。或者會三叉神經痛、肢體痛、下肢癱或四肢癱。

  5.肌肉方面之問題:肌肉無力、疲勞、疼痛、痙攣,以及間歇或永久的麻痺。

  6.語言能力之問題:語言障礙,說話不清楚、講話速度變慢、講話節奏改變。

  7.消化及泌尿系統之問題:便秘或失禁、頻尿、尿液無法完全排空。

  8.性功能之問題:陽萎、性慾喪失。

多發性硬化症分三種情況

  ※復發型多發性硬化症 (Relapsing-Remitting MS): 病患出現MS的症狀,但似乎可 以在每次發作後復原。一段時間之後,症狀再度出現。隨著時間病患反覆的發作跟緩解。這是最常見的多發性硬化症型式。

  ※初發惡化型硬化症(Primary Progressive MS): 患者首次發病後即無緩解,病況日益惡化。

  ※後續惡化型多發性硬化症(Secondary Progressive MS): 此類病患剛開始時發作之後能夠復原,但後來逐漸演變為發作後症狀日益嚴重無法復原。

診斷:

  ※磁振造影 (MRI)

   在MS病患中有70%~95%的病患,可以在MRI觀察到發炎或受損的組織斑塊。

  ※腰椎穿刺

   發性硬化症患者通常其腦脊髓液中的免疫細胞數目有上升的趨勢。

  ※誘發電位

   因為包圍著軸突的髓鞘質受損,神經細胞內的電子衝動比一般人的神經細胞來的小或慢。

  CT與MRI可協助排除其他類似多發性硬化症(MS)的疾病。尤其以MRI是最具靈敏的指標,它可以看到神經纖維損傷區的「斑塊」。

治療:

由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尚未確知,因此就西醫而言,尚無法採取確實的治療方式。而治療的目標是以減輕症狀為主,另外以減緩復發的頻率及發作時的嚴重程度。

※痙攣:如有抽筋或僵硬者,可使用解痙劑或肌肉鬆弛劑來緩解。另外,游泳或其他物理治療師教導之運動亦有所幫助。

※疲勞:是最常見的症狀,所以運動最好在上午或清涼的環境中,避免疲勞,並避免使用熱療以免影響神經傳導。

※視神經炎:常伴有眼部疼,之後視力可能會逐漸減弱,甚至喪失視力,可注射steroids如methylprednisolone,之後再口服steroids,有時可加速視力之復原。

※膀胱功能異常:可能會頻尿或無法完全排尿,一般可使用乙醯膽鹼劑,如oxybutynin或propantheline來治療。一小部分患者須插入導尿管以幫助排尿。

復發時之治療:

急性發作時以皮質類固醇治療,如ACTH及prednisone,能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發炎現象,並加速發作後的復原。亦有使用其他之免疫抑制劑,但療效較不確定。

此外,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能夠評估病患之問題來加以治療,並提供預防傷害的諮詢,以期能減輕病患因身體障礙所帶來的不適與疼痛、恢復病患身體應有的功能,避免病患再度受傷害或病情惡化,以及讓患者身體之現有功能發揮到最大程度,而能在社會上過著較獨立且有尊嚴的生活。

文摘自《員榮蘇榮97年2月醫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