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金城/柳營報導〕一下雨,農民就叫苦,柳營鄉農會原擬計畫興建稻穀乾燥中心,但因投資動輒以千萬元計算,加上油電漲價、銷售自營糧不易,算一算不太划算,不得不打消此議。
「稻仔大肚,怕風颱」道盡農民看天吃飯的心酸,這幾天陰雨不斷,農民可說膽戰心驚,一怕稻作倒伏受損,二懼油電價漲讓烘乾稻穀成本上揚,三恐中盤商對米價殺價。
下雨天,凸顯稻穀乾燥中心的重要性。一下雨,除了與農會、碾米廠有契作的農民較有保障外,一般農民搶收稻作後,為省掉烘乾的麻煩,大多直接賣掉濕穀,便讓盤商有殺價空間,繳交公糧或自家存糧的農民要不找農會的乾燥中心就是要找民營乾燥中心烘乾稻穀,目前一小時要價二百五十元,增加農民負擔。
柳營鄉約有一千三百公頃一期作面積,務農的鄉民代表陳忠和說,如果柳營農會設立稻穀乾燥中心,將能照顧農民免於被盤商剝削。
農會總幹事王慶隆說,只設立乾燥中心代工烘稻,經營成本不划算,如連同碾米和低溫儲存設備一起興建,工程更須花上數千萬元,農會也勢必要自創品牌銷售自營糧,經營並不容易;目前農委會最多補助五成興建經費,如果要落實照顧農民,應全額補助農會興建乾燥中心才對。
新營農會興建乾燥、碾米和低溫儲存一貫作業廠,斥資五千萬元以上,創立品牌銷售新農米,至今稍有盈餘。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