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梁世煌/特稿 台灣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金管會提的五項金融鬆綁「利多」,大跌一波的台股卻還是激不起漣漪,仍然收黑四十三點,可說是一點也不捧場。市場對於主管機關頻打中國牌反應冷淡,足以顯示台股疲軟的癥結並不在中國,決策者藥不對症,光靠「中國」這味藥就想讓台股回氣還魂,難上加難。
雖然金管會大力推動包括台港ETF相互掛牌、開放香港交易所掛牌企業來台第二上市、開放券商赴中國投資證券期貨業等,不少法人對這所謂的利多政策也僅給予「中性」評價,顯然法人圈對於相關措施持保留態度者不少。
根據統計,即使時空回到五二○馬英九就職前,有關ETF雙掛牌的效益也不過是四、五百億港幣,而當時外資進出台股平均每天兩百億至三百億台幣,對台股一天的助漲也不過一、兩百點,因此,就算這四、五百億港幣全投入台股,最多不過撐個三天,加權指數上漲也不過五百點左右。更何況目前台、港股一片愁雲慘霧,其效益與助漲力道恐怕更難期待。
其次,唯有靠中國才能救台股政府希望透過香港掛牌企業來台第二上市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台股,眾所周知,港股目前表現也不怎麼樣,在這個節骨眼會有什麼像樣的企業願意來台掛牌,實在令人懷疑。而且,放眼港股有名的企業,包括富士通(由鴻海投資 )、台泥國際、亞泥中控、康師傅(與味全技術合作 )等,不是母公司已在台掛牌交易,就是與台灣上市櫃公司有密切關係,投資人想買這些優質公司,不如直接投資台股,何必等這些企業來台第二上市?
其實,從過去主管機關就不斷高喊台股市場必須與國際接軌,此次台股走跌與國際經濟情勢息息相關,政府不思利用此一契機,加強台股與國際市場的聯繫,以吸引外資資金來台,反而言必稱中國,這到底是讓台股與國際接軌,抑或是與中國接軌?值得唯有靠中國才能救台灣政府三思。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