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行為偏差 原來是過動
【大紀元6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中市一名高中男生,因言行偏差和媽媽發生肢體衝突,他跑到醫院驗傷,要求社工安置,母子大戰還鬧到警局,不過也因此發現他是注意力缺陷過動兒,醫師表示已錯過治療黃金時間,讓媽媽自責不已。
中市社會處昨日表示,兒虐案件的受虐者中,其實很多都是過動兒,這位高中生是受理案件中,年紀最大的一位過動兒。
這名高二男生,因在校行為偏差,老師懷疑他有情緒障礙問題,通知家長建議就醫,媽媽打電話叫他提早回家,他以為媽媽要責罵他,離校後騎腳踏車亂晃,結果出車禍。
他自行就醫後回家,騙媽媽說他腿骨骨折,媽媽打電話到醫院責問怎麼沒住院,一問發現他只是扭傷卻說成骨折,氣得拿鞋子打他,他奪門而出到台中榮總掛急診驗傷,並要求社工安置,還天真地要求社工千萬不要通知他父母。母子倆為了這起「兒虐案」雙雙到警局做筆錄。
由於案發前後,分別有老師、社工、醫師等人都建議家長帶他就醫,媽媽首度帶他就醫發現他確實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衝動、過動的個性,在校人際關係不佳,讓他飽受挫折,才會從小到大闖禍不斷。
醫師告訴媽媽他已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目前僅能以心理輔導等方式,讓他的情緒獲得舒緩,不致再衍生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情緒障礙問題。
台中市政府社會處社工督導張美玲昨天指出,社會處受理的兒虐案中,被害人是過動兒的不乏其例,家長認為他們罵不聽、打不聽,家長情緒失控下重手,殊不知孩子其實是「身不由己」。
台中榮總精神科兒童青少年門診醫師林志堅表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最好是小一、小二開始治療,因為此時開始進入團體生活,學習也正要上軌道,如果不治療會影響人際關係、學習信心。
他表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被認定是腦神經發展障礙,主要是大腦額葉成熟度不足,藥物治療主要是運用中樞神經興奮劑刺激大腦多巴胺的活性,讓患者注意力集中,另外還需配合行為及心理治療。
研究顯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不治療,進入國小高年級青春期以後,他們出現叛逆行為是一般青少年的三至九倍,嚴重會出現逃學、惹是生非等偏差行為,變壞的機率大增。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