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2日訊】北京奧運火炬在巴黎傳遞遭遇抗議,引發中國人民抵制法國貨的浪潮,這把「民族主義烈火」並非第一次引燃。中共向來利用民族主義作為統治的工具,每每在重大事件發生後煽動民族主義,以轉移眾人焦點並化解其統治危機,隨後又加以冷卻,以免這把大火燒毀自己。民族主義對中共而言,可謂是兩面刃。
奧運火炬傳遞重燃民族主義
《華盛頓郵報》四月二十九日報導,就在幾周前,大多數的中國人仍歡迎外國人參觀北京奧運。但隨著時間進入倒數一百天時,氣氛完全改變。很多中國人開始將外國人視為干涉中國內政的敵人。
中共奧運火炬的傳遞成了各國抗議人士的箭靶,中共當局對批評聲浪反應得十分強烈。它將這些抗議人士描述為分離主義份子,並聲稱他們試圖分裂中國。它同時斥責外國媒體的報導,指控外國記者和編輯「別有用心」。
與此同時,一場狂熱的民族主義運動也在網絡上展開。中國網民們認為外國人對中國懷有偏見,許多中國人聚集在幾個城市的法國超市家樂福(Carrefour)前抗議。最近,中共當局試圖熄滅民族主義這把大火,網絡審查員開始封鎖關鍵字「家樂福」。
解析民族主義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四月二十八日發表巴尤利亞(Jayshree Bajoria)的評論文章〈中國的民族主義〉(Nationalism in China),文章中陳述中國民族主義的來由,以及中共如何利用民族主義作為統治的合法性工具。
合法性的支柱
今日的中國民族主義,因歷史上的優越感和過去百年來受到西方和日本的羞辱而形成。中國人認為自己是西方帝國主義的受害者,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租借香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經歷了主權喪失的苦痛。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中國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裴敏欣(Minxin Pei)表示:「事實上,中國民族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是西方帝國主義的產物。」第一波民族主義的浪潮發生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當時的學生領袖中有一部分在兩年後參與成立中國共產黨。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中國文化研究教授劉康(Liu Kang,譯音)說:「目前的中共政權比較像是民族主義的產物,而非馬克思或共產主義的結晶。」
在經歷蘇聯垮臺、中國經濟改革和六四事件之後,中共再次祭出民族主義的大刀。中國問題專家格里斯(Peter Hays Gries)說:「中共因缺乏程序上的合法性與民選政府,同時又面臨共產思想體系的崩潰,於是逐漸依賴民族主義作為統治的工具。」
網絡在最近二十年來的出現,給了民族主義者更多宣洩怒氣的動力,特別是在特定的事件之後。裴敏欣指出,受過教育,居住在都市的年輕中國人,更是民族主義者,而他們正是使用網絡的人。「與過去相比,網絡使言論民主化,但這種言論上的民主並未均等分配,而邊緣的人群比大部分人更常利用這種機會。」
反西方情結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一架美軍飛機誤炸中共駐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大使館,造成三名中國人死亡,另有數人受傷。二零零一年四月,一架美軍EP-3偵察機與中共F-8戰鬥機相撞,造成中國飛行員喪生。這兩起事件均引發中國各地的抗議聲浪,民族主義的波濤再現。
就中國人的觀點而言,這些事件並非獨立事件。裴敏欣說:中國人十分在乎主權和領土完整等議題,因為他們仍有西方帝國主義的歷史性記憶。因此,目前西方支持西藏的抗議,以及西方媒體對奧運與西藏問題的報導,引發了中國人的反西方情結。
與日本的衝突
中日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追溯至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戰爭,而日本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占領中國期間的辱華行為,更使兩國的關係雪上加霜。
最近的反日民族主義浪潮,包括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以及二零零五的日本竄改教科書事件等。
鄧小平掌權之後,反日民族主義成了中共統治的合法性工具,但胡錦濤上臺之後,中共試圖與日本修好。專家表示,民族主義爆發對中共而言,可能構成威脅。中共過去在煽動反日和反美情緒後擔心事態失控,往往會加以降溫。
民族主義是兩面刃
儘管民族主義可能是中共維持政權的有效工具,但它必然影響中國形象,並使外國人對中國十分警惕。就中國國內而言,過度的民族主義也會對中共獨裁政權構成挑戰。中共領導人也擔心,如果他們未履行民族主義的承諾,民族主義會轉為批評他們的聲浪。專家表示,民族主義在中國是很有趣的力量,它可能可以給予中共政權合法性,但也能使它垮臺。◇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70期【西方看中國】欄目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