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考試多 專家:應重視多樣性評量
【大紀元6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十二日電)「台灣的考試已經殺紅了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副教授林世華談到台灣考試多的問題時有感而發。他說,考試不是解決台灣問題關鍵,教學才是,若考試無可避免,也應採多樣性評量,重視各方面的學習;人本教育基金會則宣布將組「教育正常化觀察團」,推動教育正常化。
人本教育基金會今天發表針對國中生參考書、測驗卷和早自習考試調查結果,發現即使教育部已明訂不得採用應付升學考試的各種參考書和測驗卷,但百分之六十九點六四的受訪國中生表示,老師有使用參考書上課;百分之九十七點三八的受訪國中生就讀的學校,老師有使用參考書上課。
另外,調查指出,九成五的受訪國中生在早自習考過試,更有三成三的國中生天天早自習都在考試。
面對這種情況,林世華說,老師可能覺得應多教學生一些知識內容,這不是壞事,但這麼多考試就會排擠到其他科目學習的時間;而考試這麼多,老師沒時間出這麼多考題,因此採用測驗卷,這是可採取的措施之一,但卻過度使用。
他認為,考試無法解決台灣目前的教育問題,要教出有實力的孩子,考試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所在,教學才是。
因此,如果考試無法避免,林世華建議,應採多樣性評量,考試不只是用紙筆考試,很多學習如體育、美術都需要重視;讓考試對教育產生幫助,不是對教育產生牽絆。
林世華強調,考試是對人實施,不應離開對人的考量,台灣的考試已「殺紅了眼」,一天考七、八次,老師不可能出這麼多考題,也不可能改這麼多,是學生互相對答案;所以,應該要設法復原教學立場和人性立場,就是看評量。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史英認為,參考書、測驗卷沒人審,多是各版本互相剪貼,升學的工業是利益結構,殺紅了眼,戰場就是學校。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指出,教學和考試沒有信度,每年國中基測放榜榜首和考的棒的學生多不需補習,他們不靠補習和考試,但教學現場這麼多考試,可見考試沒信度,考試也讓孩子沒信心。
中學生權益促進會發言人鄭揚談到,十二年前他唸國中,早自習考試、使用測驗卷等情形與現在差不多。
不過,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表示,教育部一直努力希望教育朝向教學正常化的方向發展,且教育部已明訂規範,希望老師課堂上教學以學校共同使用的教科書做教學內容,讓學生有客觀受教環境學習。
人本教育基金會的調查結果,並不讓人意外,人本已表示將成立「教育正常化觀察團」,邀家長和學生加入,致力共同發揮公民監督力量,為台灣的教育和未來而努力。
不過,要解決台灣的教育問題,並進一步「正常化」,癥結點到底是什麼?鄭揚一語道破目前的教育難題,主要是每個學校校長及各縣市教育局長官,仍舊是沿用舊方法,沒辦法做新改革;加上升學主義的壓力,家長給學校壓力,老師和校長為自己前途考量,利用學生成績往上晉升,而這些情形都需從結構和氛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