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雲門第三屆流浪者多選擇中國 增設社會服務

【大紀元6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日電)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第三屆獲獎助者今天發表成果;本屆八位中有五位到中國,其中張子午寫下歷屆行程最遠的紀錄,從太平洋西岸騎鐵馬橫越中國絲路直到葡萄牙。2009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徵件,增設「社會服務」類,鼓勵關懷台灣人文社會環境或致力於社會服務的青年拓展視野。

今天在第三屆獲獎助者成果發表會現場,八位滿載而歸的流浪者透過影音圖像,分享他們的故事及創作作品,包括「專業組」盧健英,「啟蒙組」江志康、張子午、陳俊豪、楊士毅、易君珊、游昌樺、廖博弘。

張子午為一圓夢想,追隨當年玄奘及馬可波羅的西進之旅,以半年期間從太平洋西岸,騎鐵馬橫越中國絲路往中亞、歐洲八國,直至歐亞大陸最西端的葡萄牙,體驗各地不同民族的風土民情。

陳俊豪赴越南學習曾為藝妓曲藝的「籌歌」,領會其中的唱腔咬字,與客家、閩南歌謠間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回國後將擔任「李清照私人劇團」的編導,準備推出新創作,融入越南的體驗與觀察。

先天手腳殘缺的易君珊,成長時常遭遇異樣眼光,國中畢業後赴美生活並修得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原本也申請至中國大陸,最後接受評審委員建議,以台灣做為流浪起點,重新認識這塊出生地,拜訪在肢體上同樣有殘缺的朋友,透過生命經驗的交換,相互激勵。

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生楊士毅,造訪陝北剪紙原鄉,透過雙手描繪,將黃土高原堅韌的生命力,融入一幅幅充滿情感與想像力的插畫中。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生游昌樺前往新疆及北京,偶然際遇中拍攝邊防軍旅生活,卻在臨行前被誤以為是情報人員,所幸虛驚一場安全離開。透過鏡頭觀察當地人的歷程讓他更堅定創作。

另一位影像紀錄工作者江志康,原本計畫去雲南大理「放空」,卻偶遇藏漢衝突事件,燃起了「報導攝影」的使命與熱情。擔任商品開發視覺指導的廖博弘從上海橫跨十二城鎮至敦煌,旅途中他以文字及影像,幽默紀錄現今中國大陸生活現狀,及自由又矛盾的複雜衝突。

「專業組」媒體人盧健英,一路從麗江、香格里拉等西南邊陲到北京、上海、成都、廈門等大都市,發現「旅遊」曾幾何時成為中國人的生活需求之一;過去在旅遊勝地「台胞」極易被識別,但這回她卻發現大家都是「觀光客」。「旅遊」已被各地政府列為首要的產業開發,正悄悄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視野。

雲門接著說明2009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開放申請,至七月二十三日截止,將分設「藝術工作」與「社會服務」兩個項目;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熱愛文學、音樂、表演藝術、影像、美術等創作青年,以及四十五歲以下專業藝術工作及社會服務工作人才提出申請。「社會服務」項目領域包括致力於社區工作、公共服務、人道關懷、技藝傳承、文史工作、城鄉發展等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