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征收排放關稅無助減排
【大紀元6月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8年6月1日華盛頓報導)今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在目前的總統競選人辯論中,環境保護和對外貿易似乎成了他們掛在嘴邊的話題,他們甚至提出要對從外國進口的高能耗、高排放產品設置懲罰性關稅。但是華盛頓兩家著名智庫指出,美國如果單方面採取這樣的措施並不會有效控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奧巴馬支持排放關稅*
參加今年美國大選的兩黨主要候選人全都同意“減排設限,配額交易”(CAP AND TRADE)的主張。不過,很多人擔心,在這個方針下出台的具體措施有可能增加高能耗工業的生產成本,降低這些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劇美國的貿易失衡。
如何避免這種矛盾?兩黨候選人的立場有些微妙的不同。不久前,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在俄勒岡州進行競選活動,他在事先向記者散發的講話稿中表示,如果中國和印度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不提高減排標準的話,他的政府將對來自這些國家的高能耗、高排放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不過,麥凱恩在幾個小時後的現場演說中略去了這個提法,而只是強調通過“有效的外交和技術轉讓”來促使這些貿易夥伴達到減排標準。
民主黨參選人奧巴馬的競選團隊的發言人指責麥凱恩在關鍵問題上閃爍其辭。奧巴馬團隊明確表示,有望獲得民主黨提名的奧巴馬堅決支持所謂的“排放關稅”。
*學者挑戰排放關稅*
“排放關稅”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懲罰性貿易措施有助於保護美國本土工業,同時增加和主要貿易對手的談判籌碼。不過,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世界能源研究所的學者特來沃.豪斯和羅伯特.布萊德利對這種說法提出了挑戰。
他們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美國製造業中能耗最高、而且直接面臨國外競爭的行業當中,鋼鐵、有色金屬、水泥和玻璃等非金屬礦業產品、造紙,以及基礎化工產品等五個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到美國製造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半。不過,這五個行業的產出總額只占美國國內總產值的3%,提供的就業機會只占美國就業總數的2%。
兩位學者認為,“排放關稅”最可能的實施對象是中國,但是實際上,只有14%的進口水泥、7%的鋼、3%的鋁、4%的紙張、以及不足1%的基礎化工產品來自中國。兩位學者援引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說,在美國進口的高能耗產品來源地當中,加拿大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歐盟和俄羅斯。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訪問學者特來沃.豪斯說:“總體來看,美國進口的能源密集性和高排放產品的大部份要麼來自發達國家,要麼來自那些單位排放量小於美國的發展中國家。”
豪斯和布萊德利認為,在目前的政策建議中,美國對高排放產品征收關稅的主要標準之一是針對其他國家和美國的減排政策進行比較。但是,加拿大和歐盟等國的減排標準並不亞於美國。也就是說,這種懲罰性關稅即便實施,也很難用在真正對美國國內高能耗產業構成威脅的國家上。
*難以奏效*
那麼,美國能否通過征收“排放關稅”來增強和中國的貿易談判地位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世界能源研究所的學者特來沃.豪斯和羅伯特.布萊德利列舉了一系列數據來說明這種做法很難奏效。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05年,中國的鋼產量為3億5千多萬噸,其中8%用於出口,而出口到美國的不足1%。目前,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鋁、紙張、以及水泥數量都很少。實際上,由於新興經濟體的高速增長,美國對上述五種高能耗、高排放產品的需求占全球總需求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目前只占10%左右。
不過,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世界能源研究所的專家認為,貿易手段仍然不失為一種促進其他高污染國減少排放的手段。但是,這種貿易措施應該更具有針對性。例如,目前美國的政策建議在衡量進口產品的能耗和污染程度時一般使用該國的平均產業標準。以中國為例,向美國出口產品的大多數中國企業的減排標準通常遠遠高於國內平均標準。因此,專家建議美國放棄國家平均標準,轉而採用針對單個企業的評審標準。
*中國日益重視氣候變化*
此外,世界能源研究所的布萊德利指出,中國國內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這將有助於中國參與多邊合作。
布萊德利說:“中國對於氣候變化的關注程度很高。水資源、農業產量,以及沿海人口在氣候變暖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威脅對於中國來說是難以忽視的國家安全問題。”
兩位專家進而指出,《京都議定書》2012年到期後,無論取而代之的是哪一種安排,經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的發展中國家都很難同意和發達國家同樣的絕對減排標準。但是鑒於美國單邊貿易行動只能影響到全球高能耗和碳密集產品貿易的一小部份,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和世界能源研究所的學者建議,在多邊框架下鼓勵美國主要貿易夥伴通過科技創新、設定減排目標,以及調整國內稅收等方式將更有利於全球減排和國際貿易平衡。
關鍵詞:美國,中國,減排,排放關稅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