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02年-1992年)可能許多人對她感到比較陌生,但醫學界的人都會知道她,她是諾貝爾得獎者中,第一位以女性身份單獨獲獎的科學家,106年前的今天就是她的生日。
麥克林托克出生於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從小就十分聰明。1921年,正值大學時期的麥克林托克,開始一步一步開創自己的不同凡響的路。當時少有女性修讀的遺傳學課程,而且又是在康乃爾大學中唯一由C. B. Hutchison開授的遺傳學,麥克林托克不顧他人的異樣眼光,專心投入更激發自己的熱忱。之後也修讀Lester W. Sharp開的課程,從而瞭解到染色體的結構、分絲分裂、減數分裂、交換現象等相關知識。
在康乃爾大學修完生物學並獲得博士學位後,麥克林托克曾留在康乃爾大學擔任講師,之後轉任到長島冷泉港卡內基實驗室,研究為什麼玉米種子會有不同顏色的主題。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麥克林托克開始在一塊試驗田上栽種玉米。在經典遺傳學研究中玉米是一個理想的供試對象。麥克林托克年復一年地在田間仔細地觀察玉米籽粒和葉子一代又一代的複雜變化;然後,將採下的材料帶回實驗室,觀察玉米染色體的斷裂和重組。
經過兩年的摸索,到1947年,麥克林托克終於畫出了某些結構基因的調節和控制系統的輪廓。此後的年月中,她反覆檢驗這些能闡明她的觀點的複雜實驗,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到1949年時,她便開始撰寫文章,總結自己的實驗結果和發現。1951年,在冷泉港生物學專題討論會上,麥克林托克遞交了自己的學術論文,向科學界同行報告了她的新理論。
但是,麥克林托克的論文一發表後,並沒有獲得科學界的認同,反而受到否定和冷落。「移動的控制基因學說」和當時多數人一基因一功能的想法有所衝突。10年後,麥克林托克再次提出自己的理論,而結果還是令人失望的。
儘管如此,麥克林托克仍孜孜不倦地繼續研究。她堅信不移地認為:「倘若你認為自己邁開的步伐是正確的,並且已經掌握了專門的知識,那麼,任何人都阻撓不了你,……不必去理會人們的非難和評頭論足」。
隨著遺傳學的研究進展,60年代後期,當人們運用遺傳工程這種強有力的新工具時,終於在細菌中發現了「轉座子」(rtansposon),從而開始激起人們對麥克林托克研究工作的興趣,她的理論重新被提起。經過長達40年的冷落,麥克林托克的堅定,終於讓她的理論在80年代初為科學界普遍接受。
科學界的認同,也伴隨著各種榮譽到來。特別是1981年底,她連獲三項大獎,阿普拉斯卡基礎研究獎、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和以色列的沃爾夫基金會獎,並於1983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成為第一位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