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日訊】 打開報章雜誌,有關糧食漲價的新聞,好像報導地震級數一樣,一次震盪得比一次厲害。的確夠嚇人!很多因餓肚皮而發生暴動的國家元首,不得不臨時變更財政預算,推出各種補貼、減稅、配給等措施,進行政權保衛戰。
沉默的海嘯
首先是糧食漲價〈price rise〉、糧食短缺〈food shortage〉,再來是糧食危機〈food crisis〉、糧食震撼〈food shock〉,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就將糧食漲價比喻作「沉默的海嘯〈silent tsunami〉」;美國華盛頓的彼特生國際經濟機構,更是指出糧價高漲,已引起饑荒〈famine〉;北韓政府承認,發生「慢性糧食危機〈a chronic Food crisis〉」。這些最高級的形容詞,承平的日子,想讀都讀不到。
在世界銀行所調查的五十八個國家中,有四十八國的政府已神經緊繃,採取行動,包括管制糧價、補貼消費者、限制出口以及降低關稅等措施,以因應高糧價時代的來臨。這種緊急措施,對有錢、有外匯的國家,短期還負擔得起;窮國可慘了,原本就被外債利息壓得疲憊不堪,能補貼到什麼時候不知道。
中國、印度 需求激增
近年農作物價格的高漲,主要是幾大因素「因緣際會」,同時湊在一起,才激盪出波濤洶湧的糧食價格。首先,全球對糧食的需求增加。全球人口從一九○○年的十七億,增加到目前的近六七億人,全世界激增了近四倍的口與胃,尤其是兩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與印度,大量中產階級興起,這些開始有錢的人口,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開始吃豬排、吃雞排、吃漢堡、吃冰淇淋、對「穀類」、「肉類」與「乳品」的需求大增,帶動農作物價格上揚。
第二個原因是「替代性能源」又插進來湊一腳,順勢抬高了農作物的身價。美、歐國家為了因應高價能源時代的來臨,大力研發替代能源,改用玉米、黃豆、甘蔗等農作物,生產「生質能源」,而且各國政府採取對農戶、對廠商的補貼政策,眾賞之下,必有勇夫,加上背後有富人做後盾的創投公司,不斷進場加持,一時之間,酒精能源事業欣欣向榮。
農作物突然增加了「製造能源」的用途,排擠了許多過去做為糧食的用途。首當其衝的是肥料,動物所吃的肥料,很大部分都是用黃豆、大豆及其他穀物製成的,「動物的糧食」變貴了,飼養者成本增加,肉品與乳品的價格,開始上揚。接下來就像推倒骨牌的效應產生,麵粉、麵包等各種麵製品、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一樣不漲。
物價聞風起舞
第三,加上溫室效應的煽風點火,全球氣候變得有點神經兮兮,有些地方忽而旱災、忽而洪患,全球農作物歉收,收成量也不穩定。
屋漏偏逢連夜雨,國際油價又漲個不停。國際原油價格已逼近每桶一三○美元的水準。最近,又有人悲觀地說:「油價將衝破兩百美元」,在油價與糧價齊漲的帶動下,通貨膨脹壓力,愈來愈大,美元又貶值,各種物價隨之向上攀升。
國際炒手翻雲覆雨
最後,國際市場的炒作,更是這一波糧價高漲的背後推手。投資客把糧價炒高了,農人獲利也沒增加、商家更是倒楣,幾乎所有食物,連一條麵包都不得不漲價,嚇跑了不少客人。而且連牲畜也遭殃,由於飼料太過昂貴,農場主人乾脆把牲畜給放生、或減少飼養的數量。
很多人把這一波糧價上漲,完全歸罪給生質能源的製造商,有點不公平,其實,他們也是受害者。馬來西亞一家剛蓋好的生質能源工廠,專門將植物油轉換柴油,還來不及享受能源飆漲的美麗果實,就不得不關廠,原因是原物料太昂貴了,工廠的主人無法負擔。
為此,「美國的期貨商品貿易委員會」近日還舉行聽證會,希望能找出食品市場原凶,近兩年來,指數型基金、投資客與大豆、玉米、小麥的生質能源需求,都是嫌疑犯。其實,農作物的產量如小麥,是有增無減,從二○○六年的十八億口〈期貨的單位bushel〉,成長到二○.六億口,今年還會增加六三八○萬公頃的種植面積。在貪得無厭的投資基金炒作下,市場無法恢復傳統的調節機制。
基金經理人在自由市場的庇蔭下,將農作物價格「玩」得淋漓盡致。二○○六年初期,基金占農作物期貨市場的比率,已將近二五%;基金的投資金額,從兩年前的二三○億美元,增加到最近的五五○億美元。基金所投資在主要農作物如玉米、小麥和大豆等期貨與期指市場的總金額,也從八五○億美元,增加到二二二二億美元。而且,熱錢還一直在注入。
饑荒、貧窮與戰爭
這些複雜的因素同時發生,才將糧食價格不斷推升。有關糧食漲價的新聞,愈來愈怵目驚心。「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針對全球糧價飛漲的現象,發出嚴厲的警告︰二○○五年至今,全球糧價上漲達八三%,低所得的開發中國家,已無招架之力。如果近期內,漲幅達到一○○%,將有大約一億人口,被推入更貧窮的深淵,全球消除貧窮計畫的進度,至少要延後七年。而且糧價飛漲,不僅將導致大規模饑荒,更嚴重的後果,將是引爆戰爭。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