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日報導】-通膨衝擊暨檢討因應專題報導系列之二(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一日電)輸入性通膨正衝擊台灣!量販統計發現,常用日用食品、用品價格年漲幅約2成至3成。因此,單身外食族每月基本開銷要多出新台幣2000餘元,家計 4口月增5000餘元。消費者應確實比較各家促銷價,才能檢到便宜、壓低開銷增幅。
量販店研究近1年民生物價波動發現,米價漲幅1到1.5成、罐頭1到1.5成、餅類乾貨 1.5成到2成、飲料中的乳製品1.5到2成、衛生紙1到2成、麵條及泡麵都約2成、奶粉一般款約增2、3成、食用油價格增加逾1倍。
上述這幾大類,正是民眾天天用、感受最直接的物價商品。
中央社記者實地訪問一般外宿上班族月開銷情況,A小姐表示,一個人住在北市每月僅日用食品及用品、加上房租,2007年每個月約新台幣1萬到1萬2000元,今(2008)年已漲到1萬2000元到1萬5000元。
她說,最主要是外食價差波動,每天早餐約50到65元,每餐約比去年早餐多5到10元左右;中餐及晚餐便當費用,基本款今年約75到80元,同等級每一款便當就比去年多出5元以上;現做飲料也多有調價5元。總計1年內每天基本三餐價差就可達50元到100元。
她說,油電雙漲,房租也出現調漲價格,單人房月租比去年多出1000元。雖然交通從騎車改為搭乘公車、捷運,但每月也還要多支出500元。
再看4口一家的陳小姐,她說,家中兩個國小的孩子,雙薪家庭;不含房租的每個月基本食、用品開銷,亦不含娛樂,月開銷從去年2萬5000元增到今年3萬元。
陳小姐分析,米一個月約吃掉4kg裝2包到3包,另合併麵食;衛生紙一週即可用掉6包抽取式;早餐感受頗明顯,僅是採買麵包,從去年一餐約100元增到120餘元;一天菜錢以在傳統市場採買為主,晚餐約4、5菜加1湯核算。
她還舉例,以她的同事家有嬰兒為例,一週就要喝掉一罐900g奶粉,現在價位約600、700元,還不含其他開銷;而她的孩子每天也會吃零食,2人一天約100元,比過去多出20、30元,一週鮮奶也喝掉2公升。
量販業發現,很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都有因應之道,每逢物價漲前促銷都會搶購一空;再者,日用品如衛生紙多數更換品牌,讓開銷與去年原用品牌同價;吃的部分,除了買特價品、當季品,主力品牌亦有價差,可維繫吃的品質,又可降低漲價帶來的開銷增幅。
此外,消費者要特別注意的是,原物料價格一波波漲不停,廠商配合通路推出特價品的貨量不一定充足,也不見得能全面配合所有通路;因此,在各通路不停推出促銷檔期當下,消費者必須確實貨比三家,收集各家DM 比價,才能真正掌握開跑期限,買到便宜貨。
基於促銷價多是限量,售罄就沒法再補上同樣商品銷售。是故,儘管每家都印特價標,各家卻不同價,價差亦漸漸拉大,以2.4kg奶粉為例,同為主力量販或超市,價差可達30元之多。
因此,第二個省錢方法,同品牌通路不同門市的特價商品亦不同,看清特價資訊,勿走錯門市,否則徒耗車油錢與時間。
最後撇開DM廣告,因應各通路愈來愈無法持續取得充足貨品推特價,轉而在各店內部做特價情況漸漸頻繁,(以免印上DM,卻無法各店皆售、引發糾紛),多留意店內架上標價,也是平日撿便宜技巧。
不過生鮮部分,兼顧價位與鮮度,最划算的仍是可喊價的傳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