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柏楊離去─中國如何走出「醬缸」
【大紀元5月7日訊】解剖中國人的國民性,抨擊中國人的醜陋,歷史上除魯迅先生而外,當以柏楊先生為最著。他的犀利如刀的筆鋒,曾令幾乎整個中國為之震撼。
斯人已逝,中國人還醜陋麼?今年發生在中國的兩件大事,或可做我們觀察的刻度。
第一件大事,應為柏楊先生親歷的「3 .22」之夜。那是一個令多少中國人熱淚盈眶的歷史性的夜晚。原來中國人並非那麼醜陋,原來中國人可以那樣美麗!台灣民主曾經長期被貶斥為「劣質」民主。當權者割裂族群,不容異見,拼勇鬥狠,給全世界留下極其負面的印象。所以,彼時台灣,縱然經濟上也算發達,縱然政治上也有一人一票,但實際上並不擁有一個民主社會應該擁有的尊嚴。每一次殘酷的內鬥,每一個乖戾的舉動,每一種自以為精明的算計,其實都是自我傷害,都是中國人醜陋的證據,既令民主失色,亦令華人蒙羞。
但是,經過短短幾年時間,台灣民主就有了質的飛躍。3月22日之夜,曾經你死我活的兩黨,都向對方表現出了善意。尊重反對派,包容批評的自由,從此成為風氣。台灣政治正在向著現代文明快速轉型。這足以令我們驚豔,令我們對自己刮目相看。千年的醬缸並不是走不出的迷宮,古老的土地並不是開不出現代文明的新花。只要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不會比別人差,我們就依然優秀。
觀察當下國民性的另一個刻度,是正在轟轟烈烈上演的奧運大戲。奧運會無疑是中國的一個機會,是中國跟世界接軌,全面融入現代文明的機會。這早已是我們的共識。但對奧運會同時也是考驗,同時也是挑戰,這一點我們卻未必認識深刻。
奧運會最大的考驗,就是考驗我們的風度。從一定意義上說,奧運會毋寧說是一個狂歡節。這個狂歡節並不都是用整齊劃一的歡呼來完成的,也不都是用深情款款的擁抱來完成的,它是屬於全世界的狂歡節,因此不可能只用我們自己熟悉的方式。這個狂歡節跟所有世界性的狂歡節一樣,會把各個民族的元素,各種文化的元素,都帶入其中,無論我們熟悉和不熟悉,無論我們願意不願意。
而各個民族的元素中,各種文化的元素中,就包涵了質疑的元素,反對的元素。任何戲劇都不可能沒有衝突,奧運會是一場大戲,當然更不可能沒有衝突。衝突本身並不可怕,如果把握得好,調度得好,衝突就只會豐富大戲,而不可能構成對大戲的否定。
所以,奧運火炬傳遞在一些國家引出的風波,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物以不齊為美,世界之所以精彩,就在於它的千姿百態。既然我們已經決定要融入世界,我們就要接受世界的千姿百態,就要坦然面對質疑的聲音,反對的聲音。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自己的立場。但這種立場的表達不僅應該是堅定的,也應該是得體的。猶如4月19日華人華僑在巴黎街頭的抗議,成千上萬人的集會,沒有一點囂張,不留下一張紙片,這既讓全世界聽到了我們的心跳,又展示出我們的克制,我們的文明的力量。
相形之下,中國留學生與首爾市民的暴力衝突事件,則不能不令人遺憾了。留學生愛國的情感當然值得尊重,但這種值得尊重的情感,並不能成為否定非暴力的理由。只要佔據道德高地,就可以不惜任何代價,就可以使用任何手段,這種專制心態創造了無數暴烈的時代,現在是不應該再延續了。
而最值得我們警惕的醜陋,則是面對反對的無能。聽到一點不同聲音就暴跳如雷,就歇斯底里,必欲除之而後快,這在表面上看固然神勇,但實際上只是凸顯自己的不自信,不文明。柏楊先生再三再四強調的人權素養,從根本上說就是尊重質疑、尊重反對的素養。這樣的素養我們需要學習,奧運會正好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學習的機會。
如果說,「3 .22」之夜是我們民族融入現代政治文明的成功示範,奧運會則是我們民族一次新的闖關,是我們與現代文明的全面磨合。奧運會之於我們因此不僅有歡樂,也會有陣痛。享受歡樂,同時勇於接受陣痛,在陣痛中融合,在陣痛中成長,惟有如此,我們才有希望最終告別醜陋,也才有資格告慰柏楊。
──轉自笑蜀博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