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葛林斯潘是大師或騙子﹖
【大紀元5月6日訊】由柏南克想起葛林斯潘
據美國彭博社報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Benjamin Bernanke)已竭盡所能動用Fed的各項工具,尋找避免經濟衰退與安撫信用市場創新方法,但只有短暫效果,金融問題仍頻頻出現。柏南克逐漸顯露無力因應金融危機的窘態,不僅可能賠上個人聲譽,更打擊市場與政府對Fed及時扭轉景氣頹勢的信心。
這項消息難免讓我們立即想起具「呼風喚雨」能耐的前任Fed主席、暱稱「葛老」的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
也就在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七日,葛林斯潘在紐約舉行新書籤名會,正式宣佈其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上市。這本版稅據稱預付超過八百萬美元的新書甫一上市,立刻造成大轟動,畢竟葛老坐在全球第二大影響力的Fed主席位子上,長達18年,其心中必然藏著不少密辛,人們難免有一窺究竟的慾望。
葛老這本厚達五百三十一頁的半自傳、半評論新書,從個人早年經歷開始說起,接著鋪陳他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推理,以及對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評估,並敘述他和前後六任美國總統共事的經歷,而且針砭歷屆政府的財經政策。或許葛老只是以平常心且誠實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而且大家不會關心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有興趣的是現在進行式。
所以,媒體的報導乃偏重於葛老對布什政府的評斷。英國《泰晤士報》在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六日就報導葛老新書中的這麼一段:「我很難過的是,基於政治考量,我們不方便承認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伊拉克戰爭主要是為了石油。」眾所周知,美國和英國一向堅稱,出兵伊拉克無關石油,布什總統且強調,出兵伊拉克旨在破除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終結海珊支持恐怖主義的作為。因此,葛老的這種說法被認為具爆炸性和爭議性,難怪最受媒體青睞。
葛老批時政推銷新書
此外,葛老在書中對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極度推崇,但對布什則提出最嚴苛的批評,他認為布什主政下的白宮,往往政治凌駕一切,財經政策並未獲得應有的重視,政策的長期效應也缺乏審慎評估,不用心的結果,導致預算赤字不斷膨脹,葛老乃下結論說:「難怪會失去國會、參眾兩院多數席次。」
除了在書中快意針砭外,葛老在促銷這本回憶錄密集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暢談他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前景的看法。
最受矚目的談話是,葛老對當今Fed主席柏南克調降利率提出警告,他認為美國仍然面臨通貨膨脹的風險,因此Fed應小心不要過於積極降息,他覺得當前通貨膨脹再現的壓力遠高於他擔任Fed主席的時候。葛老又語出驚人指出,若Fed未來幾年想讓通膨率維持在1%至2%之間,應將利率調高至10%以上;不過,他強調這只是短暫的措施,目前很難預估何時才需要把利率調高到10%以上。葛老表示,未來幾年通貨膨脹將變的更難控制,因為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價格上揚,且長期利率走高。
雖然葛林斯潘反對Fed降息,但其話聲甫落,Fed在二零零七年九月十八日就以出乎市場意料的大手筆,大幅調降聯邦資金利率兩碼(0.5個百分點)。受到降息利多激勵,歐美股市立即飆漲,牽動日本、香港和韓國於十九日演出慶祝行情,指數大漲逾3%。
Fed降息的時效愈短效果愈小
到底Fed應不應該降息眾說紛紜。我們知道,近期的美國受到次級房貸風暴的影響,經濟景氣浮動不已,另一方面又面臨通膨的威脅,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反對降息者認為降息無異是鼓勵投機客可冒更大的風險,先是股市泡沫,接著是房市泡沫,而且降息讓股市飆漲只是曇花一現,更會讓人覺得美國經濟前景堪虞,解決不了經濟基本面的問題,何況次級房貸的問題盤根錯節。
與葛老相比,現任Fed主席柏南克學者出身,原本是相對沉穩保守。猶記美國次級房貸發生初期,Fed在二零零七年八月十七日調降重貼現率2碼,並未調降聯邦資金利率,頗獲好評。只不過一個月之後,卻以超乎華爾街人士預期的下猛藥降息2碼,被認為越來越像葛老。
不過,如上文所示,葛老這一次明言反對降息,與學院派的主張相同,難免令人納悶:是否不在官位上思考方式就不同,或是有甚麼玄機?葛老在其Fed主席任內也有多次降息的記錄,在這次新書籤名會時,就有不明男子當場嗆聲,直指葛老是罪人,扼殺了美國,因為很多人認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波擴大,責任在於葛老,就是他在Fed主席任內採取低利率政策,助長房地產炒作,才種下今日惡果。對此,葛老強調他在任內多次降息的做法有其必要性,不過,他這次出聲反對降息,卻有間接承認以往的降息政策有待商榷之嫌。
在當今社會,應不應該降息,也許沒有對錯,也可能永遠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由葛老離開Fed主席之後的主張接近學者,而柏南克接任Fed主席卻逐漸向當官時的葛老看齊,且越來越遠離學者作風,卻由不得令人感慨:官場重視的是短期,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會遺下後患的政策,而學者一旦入官場也都不得不低頭。再由葛老一卸任重回民間,就大肆批評當權者耍政治,不也正反映他在朝時也淹沒在骯髒政治漩渦中嗎?
猶記葛老擔任Fed主席時,威風八面、呼風喚雨,一開尊口就讓全球投機市場起激烈反映,但這次發表新書時雖然也大量曝光並說了不少政策主張,但市場卻文風不動,而柏南克也跟他唱反調,且後者一出手全球就一呼百應,宛如當年葛老在位時的氣勢。那麼,這不是赤裸裸的反映出:是「權勢」的威力,而非「人」的力量。這也讓我們更應嚴肅的思考一個根本性的課題:政府的適當角色為何?尤其在財經方面應不應賦予政府這麼大的權力?亦即,到底需不需要有積極性的財經政策?不過,如本文一開頭所提的,柏南克的氣勢愈來愈變的曇花一現,是Fed的力量變弱,或是不同人主導會有不同的權力和威力?後者的可能性或許較大。讓我們打開記憶匣。
呼風喚雨的葛老
猶記二十一世紀一啟幕,全球股市就立即熱絡狂飆。那是台北時間二零零一年元月四日的場景。
為何會有此一畫面?當時全球人士都毫無異議地脫口而出:Fed降息!那次的行動是無預警、且降幅不小(兩碼)。以當時的美國而言,華爾街人士視低利率為數月來股價低迷的強心劑,美股強勁反彈,道瓊工業指數大漲近三百點,那斯達克指數更狂漲三百多點,寫下單日最大漲點和漲幅兩項新記錄。
那次的降息動作之所以引起激烈反應,主因有三:一是Fed自一九九九年六月到千禧年五月一年之間,共有六度調漲利率記錄,而且就在幾個月前,Fed對經濟過熱將導致通貨膨脹的關切還遠高於對經濟蕭條可能性的關心,誰知不但不是調高利率,反而逆向操作降息,「驚奇效果」(surprise effect)自是驚人;二來這是自一九九二年以來首度一次調降0.5個百分點之多;三來那也是一九九八年十月美國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威脅以來,首度在兩次決策會議之間更改決策,凸顯出不尋常訊息。
無論從何種角度觀察,Fed的該項動作都非比尋常,且威力頗大。到底何方神聖能有這麼大的神通?最標準的答案就是「葛老」。是的!就是當時在Fed主席寶座上的時日已經超過十個年頭的葛林斯潘。
對於這項的行動,有的觀察家認為道理很簡單,就是葛老昭告世人,他將竭盡所能,防止美國經濟下滑。回顧歷史,美國當時即將就任的新總統小布什和副總統錢尼,都曾先後公開表示對美國經濟擔心,認為很可能會步入不景氣、甚至蕭條局面。不過,就在葛林斯潘宣佈降息且美股大漲之後,布什就改口說美國經濟長期是樂觀的。
儘管該次降息效果到底如何,還是充滿仁智互見的爭議,但無疑非常明顯地凸出葛林斯潘的重要地位,恐怕連美國總統都望塵莫及。畢竟小布什一再表示美國經濟有走下坡之虞,似乎主要是說給葛老聽的,希望他能配合拉拔美國經濟,而葛老選在布什政府上臺前降息、且掀起巨大影響,等於證明葛老具操控經濟大權的呼風喚雨功力。
當時,我就對到底是Fed原本就威力強大,抑或因為葛老的掌控,才使Fed具無比震撼力,感到興趣。無疑地,現代社會幾乎已陷入「非有金錢不可」的境地,而錢能助人更能害人。如今很清楚的是,人類發明金錢,卻又踏入被錢奴役的痛苦深淵,因此,如何讓神祕的金錢發揮有益於人而抑制其邪惡的一面,就成為現代人的重大課題。在現實人生裡,這項重責大任就落在掌控貨幣大權的政府決策官員手中,也就是各國的央行總裁都有這項大權,但怎麼發揮正面影響而免於造成災難,卻非常不簡單,尤其身居世界經濟首強的美國,其Fed主席更是不易當。
當時已經穩坐這個堪稱牽一髮動全世界的寶座超過十年之久的葛老,已成功地打造了金字招牌,不但美國總統信任他、依賴他,全球市場人士也都信賴他、仰仗他來穩定全球經濟。為何葛老有這樣的能耐?他是天縱英才、還是後天辛苦努力達到的?身為必須謹言慎行、獨立果斷的最關鍵人物,葛老的日常生活一如常人或是「非人」呢?這些疑問想必世人很想知道答案。
關於葛老的書可說不少,而Justin Martin著作的The Man Behind Money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就一語中的鮮活點出葛老與金錢的緊密關係。如果說金錢是神祕面紗,那在面紗背後的藏鏡人豈非更神祕?該書由葛老的艱辛童年開始,一路成長過程娓娓道出,讓一位親身嚐受人間疾苦的平凡人,如何掌控艱鉅任務之歷練躍然於紙間。
一九二六年出生的葛老,係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12歲開始學習單簧管,每天瘋狂練習3到6小時;18歲報名紐約茱莉亞學院課程,修習單簧管、鋼琴及作曲,並加入交響樂團;19歲放棄音樂,進入紐約大學商學院就讀;27歲合夥創立陶森葛林斯潘公司,從事產業研究;41歲加入尼克森競選團隊;48歲接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61歲接任Fed主席,二零零六年一月卸任,在位長達18年,曾被媒體界稱為「經濟學家中的經濟學家」和「大師」。也有遠見家、史上最棒的經濟學家之一的稱呼。
如何評價葛林斯潘?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欣賞葛老,暢銷書《浩劫1990》(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90)作者巴特拉(Ravi Batra),在二零零五年就直接了當地以《葛林斯潘的騙局》(Greenspan’s Fraud)一書聲稱揭穿葛老。該書全面檢討葛老在過去二十年來的經濟觀點和政策,對民眾所造成的影響與傷害。葛老從一九八七年起掌管美國經濟政策,實際上,在一九八一至八三年間,他就擔任雷根總統的經濟顧問,對於租稅法案影響頗大。
更早在一九七四至七六年間,他於福特總統任內擔任經濟諮詢委員會主席。他的影響力橫跨五任總統(福特、雷根、老布什、柯林頓、小布什),書中提到,他如何隨著政治改朝換代而「變臉」。
巴特拉指出,葛老的「葛氏經濟學」(Greenomics)從美國中產階級「搜刮」了數兆美元,肥了有錢人的荷包(而他自己也是有錢人),而且他保護大企業不遺餘力,是典型的「劫貧濟富」。巴特拉揶揄說,葛老的「葛氏經濟學」雖然強調自由市場,骨子裡其實是自由利潤。巴特拉嚴厲批評,在社會安全制度、所得稅減稅法案、最低工資、還有美國鉅額貿易赤字與預算赤字,葛老的錯誤觀念和做法,可說是對人民犯下了「詐欺罪」。影響所及,造成美國嚴重貧富不均、頻頻推動為富人減稅也導致歐洲和加拿大採累退稅制(都是窮人遭殃),葛老都難辭其咎。他也必須為「非理性繁榮」負責,他的不當政策引發股市泡沫,以及二零零零年的股市崩盤。巴特拉自己認為該書揭露了葛老不為人知的真相。
不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去世的自由經濟大師弗利曼(M. Friedman)卻頗推崇葛老。究竟葛老是大師或是騙子,恐怕不可能有單一答案,以後也不太可能會有明確的蓋棺論定,還是留給讀者們自己判斷吧!◇
──本文轉自第65期>自由評論(//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