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的中國「世界工廠」
【大紀元5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中國的出口企業今年以來,面臨全球經濟放緩、美國進口衰退、勞動成本提高、人民幣升值和原物料飆漲的多重打擊,這座「世界工廠」的前景日趨黯淡。
高成本 中國工廠已無法喘息
憑藉低勞力成本優勢,中國經濟奇蹟般崛起,造就出成千上萬製造工廠,但外部惡劣的經濟環境,正將這些一直扮演著出口製造業的廠家帶向空前的經營危機。近期《時代週刊》(Time)的一篇評論以廣東的天濟木製品有限公司(Tianji Wooden Products Co.)為探討對象,真實地刻劃出中國工廠面臨的危機。
天濟公司每年出口1,000萬美元的兒童玩具和家具,共雇用800名工人。奈何好景不常,過去兩年,生產成本每年增加30%,在競爭激烈下,根本無法任意提高售價。該公司執行長程偉倫(Cheng Wei-lun)說:「我們的利潤沒了,如果未來數月的情況不能改變,我將不得不關廠。」
情況是有一些改變,但總是愈變愈糟。面對高勞動成本、人民幣升值和飆升的原物料價格,使情況已經是夠糟的了。加上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國近乎全面的衰退,對中國製造業造成空前的考驗,低階產品製造業者備受煎熬,成千上萬工廠可能即將倒閉,數以十萬計工人將面臨失業窘境。
香港亞洲鞋業協會(The Asia Footwear Association)秘書長李潘(Li Pang)說:2007年初,廣東省惠東市是3,000家製鞋廠的家園,但過去的15個月,有多達500家關閉。中國國家紡織品和服裝協會追蹤44,200家紡織工廠,發現去年六分之一賠錢,三分之二剛好持平。李說:「製造業的利潤如此之低,只要稍有閃失,他們就要倒閉。」
美國以往平均每個月購買中國約900億美元出口產品的19%,2007年底,隨著美國經濟開始動搖,中國狂熱的出口增長(過去幾年每年增長20%或更高)呈現明確的放緩趨勢。與一年前相比,2月出口增長跌到6.5%,與經濟學家預期的20%相差甚遠。出口主要受挫於該月大風雪造成的電力中斷和交通延誤,但美國需求的疲弱,也有雪上加霜的效果。2月輸美的總值,也出現罕見的年下跌率5.3%。
過度建廠 投資泡沫化在即
雖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國,但是中國不像其他一些依賴海外貿易的國家。2006年出口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僅36.8%,低於南韓的43.2%。但中國有異常脆弱的國際需求,因為該國近年來興建太多的新工廠。挾著輕易到手的資金,中國的經濟每年以十位數,咆哮地邁進去,重工業亦大規模的擴張。例如:中國鋼鐵出口總值,從2003年至2007年間躍升10倍,產值從50億美元增到500億美元。
其實,中共官方早就意識到一個投資泡沫正在形成。因此,在2004年,出於經濟和環保因素,北京當局開始向省級及地方官員施壓,限制鋁、鋼鐵和水泥工廠的支出;國有銀行宣佈停止工業貸款。但地方官員往往忽視停止的訊號,更多的工廠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增長,這使得他們在上級面前有政績炫耀。不僅如此,地方官員可以為新建設項目取得土地和核發許可證,這往往令其夥伴對企業風險噤聲,結果造成興建太多的工廠。
《時代週刊》在評論中將中國的過度生產比喻為像一輛沒有剎車的跑車。只要道路仍然順暢,汽車就可向前狂奔。一旦跑在一條多坑擁塞的道路,輪胎就會從車上脫落。從2004-07年期間,可以看到全球第二強的經濟增長紀錄,自中國進口廉價產品的需求強勁。但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測,2008年全球的國民生產毛額成長明顯放緩。這個放緩,證實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經濟學家孫明春(Sun Ming-chun)的預測,這將「揭露了中國的生產過剩。」亞洲鞋業協會(Asia Footwear Association)李說:「蛋糕只有這麼大,當有太多人要吃時,肯定有人要挨餓。」
成本勢必再上升
事實上,有人已經在挨餓了,中國的競爭優勢是廉價勞工,但此項優勢已越來越不明顯。過去4年,被喻為「世界的工廠」的中國東南省份,勞動成本增加50%,但因北京當局通過一種新的勞動法,使情勢只有雪上加霜。
香港瑞銀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說:中國南方廠家相信新的法律將驅使勞動成本增加10%至25%。除其他規定外,新法律規定每工作一年的就業者,下崗時就有一個月的遣散費。香港工業總會副會長的史丹利.樓(Stanley Lau)說:「在出口市場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如果你想裁員,那麼你會面對很多問題。需要支付巨額的賠償。」
巨額的原物料成本也不能省。中國人民幣升值雖緩慢的,但確定會繼續升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與18個月前相比升值12%,這使中國對世界各地的出口更加昂貴。
工廠危機 社會動亂前兆
裁員可能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且嚴重的後果。下崗工人像幽靈軍團一樣,在街道上漫遊尋找工作,勢必使北京的經濟決策者整天擔心政治後果和廣泛的社會動亂。雷曼兄弟公司的經濟學家孫說:由於製造商已被推到崖邊,中國的股票市場將出現急劇下跌。鑑於不少上市公司,投資股票,堆疊利潤,孫說:「一個大的回檔會造成『企業盈利』的低落,並導致一個惡性循環。」
而中國脆弱的銀行,可能會受貸款拖欠、工廠倒閉的影響。雖然中國銀行在景氣中,有能力減輕他們帳上異常高比例的不良貸款,但企業盈利減少會降低借款人的還債能力。很難評估整個銀行界和製造業的關係,但不難想像,當製造業無法還錢,發生中國式信用危機,放款人被抓時的情形。
中國可能浴火重生嗎?
當然,最壞的情況並不總能成真,瑞銀華寶經濟學家安德森可能過於悲觀,但他看到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在2008年下降約25%。他說:「2008年可能是製造商最終面臨獲利能力考驗的時刻。」若製造業軟著陸,對國家長遠來說可能是有利的,因為這將淘汰低效率的經營者和促進中國的生產力。任何商業的週期,「開創期的破壞」是必然的,現在,中國的經濟決策者只能默禱,未來的開創將大於現在的破壞。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