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杏娟談樂(6)長笛與豎琴的夢幻組合

林杏娟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5日訊】長笛與豎琴的音色都含有飄逸的質感,清新脫俗,合奏的效果出奇典雅、高貴。但奇怪的是,在古典音樂的曲目中並不多見,讓人覺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長笛屬於高音樂器,清新明亮的音質非常適合負責旋律的表現,利用運氣技巧的掌控可以把旋律線支撐得恰到好處。而豎琴藉著撥彈產生的濃厚共鳴及音域寬廣的分解和弦,正好包辦了長笛的表現力所涵蓋不到的部份。長笛與豎琴的組合其實是一種完美的互補關係,在音響上不僅達到了平衡的要求,在表現性上又能各取所長、相互輝映,真是絕妙的搭配。
長笛與豎琴在速度和緩的合奏中,能迅速地改變聲音的重量感。所呈現的輕質飄逸美感,能輕易地使人進入一種迷濛、詩意的境界。

提到長笛與豎琴,必然聯想到莫扎特的「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因為這樣的協奏曲組合搭配是音樂史上獨一無二的。協奏曲最常見的形式幾乎都是單一的獨奏樂器與管絃樂團的協奏,至於同時為兩種樂器寫協奏曲的並不多見。莫扎特為什麼選擇這樣的作法呢?

這首曲子是在1778年,莫扎特旅居巴黎時所做的。當時他經由父親的安排,認識了前任駐倫敦大使De Guine公爵。莫扎特接受公爵的委託,答應寫一首讓他與女兒合奏,並且可以在女兒婚禮上表演的曲子。莫扎特別無選擇的只能依照他們擅長的樂器,也就是長笛與豎琴來創作。而實際上莫扎特並不喜歡這兩種樂器,這可能與他在巴黎的一些不愉快經驗有關。但不管莫扎特喜歡與否,基於專業的要求,這首協奏曲卻是成功之作。

唯一的缺點是,它少了協奏曲炫耀獨奏技巧的高難度設計。這種「炫技」的特色普遍存在所謂的「Cadenza裝飾奏」樂段裡。作曲家會在此預留一個讓獨奏者自由即興以展現演奏技巧的樂段。莫扎特為了顧及委託者的音樂程度,他自動在這部份填上音樂,以彌補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樂器和現在有所不同。公爵使用的是有按鍵及額外音孔的長笛,莫扎特充分利用了它能吹奏出降D音及C音這樣的低沉音質,來搭配豎琴的低音伴奏。而豎琴在莫扎特時代只能演奏升半音,對於降半音在技巧上仍有困難。這些也使得這首曲子在演奏程度上變得更加和藹可親,正好符合了婚禮音樂的水平要求。

莫扎特在第二樂章終只使用了絃樂器為兩位獨奏者伴奏。整首曲子洋溢著幸福甜美的情調,就如天使合奏的音樂,讓人不由得感覺沉浸在夢幻般的仙境裡。


//www.youmaker.com/

另外法國作曲家比才在歌劇「卡門」中為第一與第二幕之間所做的小曲子,也就是等待歌劇換幕時的音樂「間奏曲」,在豎琴的伴奏下,長笛吹出樸實的田園牧歌風格的曲調,緊接著改由豎笛接手吹奏出主旋律,此時的長笛與豎琴包夾著豎笛,在音域的兩端各自裝飾、演奏著旋律。這兩個樂器雖然遙遙相對,卻默契十足。

隨之而來的英國管及管絃樂使音樂的厚度加寬,擴展到情緒的沸點時再漸漸消散、退卻下來。這首曲子的架構清楚簡單,彷彿在五線譜的畫布上以中心為主軸,前後兩端則為烘托主題而設,再以類似繪畫般的上色技巧堆疊各種樂器的音色。我們現在就來體驗一下這種用音樂作畫的效果。


//www.youmaker.com/

比才另外還有一首著名的「小步舞曲」,其中也包含了長笛與豎琴的對話。這首曲子原來是比才歌劇「貝城美女」中的音樂,比才過世後,他的朋友為了湊數,把這首曲子編進「阿萊城姑娘」的第二組曲。而現在它膾炙人口的程度已經使他正式成為「阿萊城姑娘」歌劇上演時第三幕第二場的前奏曲。雖然他的來源有些曲折,但可見曲子本身一定有其獨特、吸引人的地方,才值得費這一翻周折。

這首曲子是傳統小步舞曲形式,也就是三段體。第一段與第三段幾乎相同,但有一個風格回然不同的中段。在第一段一開始時,有一段短短的類似剛剛聽過的「間奏曲」的豎琴前奏,自始至終豎琴都以這樣的伴奏型,溫和地為長笛伴奏著。而長笛在豎琴穩定的律動中,悠然自得地吹奏出輕快的旋律。這兩種音色的搭配,表現了極致的和諧美感。

中段是很鮮明的管弦合奏,與前段的寧靜氣氛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明顯的早期法式宮廷舞的氣勢,高貴優雅,場面浩大。

第三段幾乎是第一段的翻版,但適時地加入了薩克斯風與低音管的對應旋律,為音色的調整上增添一些色彩。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帕海貝爾的「卡農曲」就是利用了2個小節的低音主題,由數字低音樂器從曲子開始到結束,固定不變的反覆28次。就像建築物一樣,有了低音穩固的基盤,就可以在上面蓋出各種風貌的漂亮外觀。絃樂器以三個聲部輪唱旋律,一個搭一個,或前或後的出現。就像樓房一層、一層的往上加,錯綜複雜,最後成了宏偉壯麗的「聲音的建築物」。
  • 「聖母頌」是羅馬天主教的一種祈禱文,意思是「向瑪莉亞致敬、讚美」。一般在天使報喜節時以詩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樂發展與宗教有極大的關係,許多作曲家都譜寫過類似的曲子。這些曲子都透著信仰神的靈性之光,處處顯露出奉獻給神的謙恭和與世無爭的淡泊。
  • 小提琴有漂亮的外形,弧度優美的腰身,樂器本身幾乎就是個藝術品。造型簡單,但細分之下,居然有七十個組件。其中只要有一部分被更動了位置或受到溫、濕度影響,就會使音質改變,真的是既高貴又脆弱
  • 十九世紀的歐洲瀰漫著自由思潮的「浪漫主義」,這是一個強調個人價值、急欲擺脫傳統束縛、主張自由平等的時代。知識份子、藝術家藉著在一些社會顯要的家中所舉行的定期聚會,盡情自在的交流他們滿腔的熱血、對時代的抱負及理想。透過這些中產階級豪邸的會客室,也就是法文的「salon」沙龍
  • 古典作曲家擅長運用「3」這個數字,完美的切割出作品的黃金比例。在三段式的曲體中,他們利用前後段的對等呼應來襯托、對比中段的不同,進而表現出平衡的關係。例如:奏鳴曲是藉由速度的變化「快」、「慢」、「快」來取得樂章間的平衡。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