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寫散文,喜歡運用能震撼人心的詞彙,且多富感性;而經濟學者寫雜文,喜歡用一般人難懂的術語,且多富理性。如果有人寫的文章既具散文風格,又有經濟觀念內涵,就我所知,很難找到這樣的作家。可是當我讀了楊雅惠教授的《經濟的創意樂章》之後,我發現她寫的文章既具散文風格,充滿濃郁的感情,又富經濟觀念的內涵。像這樣的文章,最易引起讀者共鳴。
在兩岸三地的經濟學者中,很難找到採用此種體裁的人,因為她博覽叢書,故能旁徵博引;她觀察細膩,故能體察被人忽略的細節;她能捉住重點,故能言簡意深;更重要的,她表達流暢,且文字雋永,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她舉例恰當,故能將一般流行的經濟術語的要義,不著痕跡地應用到古今中外名人、偉人的軼事中,以及他們成功的祕訣。這些名人、偉人涵蓋的範圍,包括藝術家、藝文家、音樂家(指揮家)、哲學家、畫家、發明家及創新者、文學創作家、古今歷史名人、現代企業家及經濟學家。她活用的經濟術語包括供需原理(決定價格)、賽局理論(鬥智法則)、消費者主權(消費者選擇為先)、智慧財產權(保障努力的成果)、經紀人(協助保障著作權)、機會成本(放棄另個機會的代價)、風險管理(防患未然)、比較利益(相對優勢)、公司治理(強調監理之重要)、創意(藍色策略)、信用(公信力)、風格經濟(可帶動經濟活力)、美感經濟(可美化人生)等等。
楊雅惠所運用的古今中外名人、偉人軼事、嘉言,如數家珍,由此可知,她不僅視野廣闊,觀察犀利,而且用筆如流水,看來很柔,卻有穿石的功效。我不妨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的競爭是在於激發創意,故兩人都成為文藝復興的巨擘,古今稱頌;安徒生因書寫用的墨水乾涸,激發其靈感,創造出歷久彌新的童話故事;美國漢堡流行全球,在於它的老闆能應合消費者味口。
再如〈高個兒過小門〉是描述荷蘭人為節稅,將大門變小,正符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希特勒的極限〉描寫希特勒野心過大,不擇手段,爭取各地資源,忘卻風險,導致仰彈自盡;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只活了35歲,死前貧窮悽涼,兩百年之後,他留下的創作仍撼動人心,仍在各國上演,歷久彌新,且為後代衍生出無窮的經濟價值。
世界級的文學巨擘托爾斯泰、羅曼羅蘭和泰戈爾的著作中,均傳播愛與和平的理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之貧苦終生,而《哈利波特》作者羅琳之致富,說明經紀人制度與智慧財產權使作家的權益得到保障;「大仲馬不懂數學」,求職失敗,因字寫得很好,得到賞識,找到工作,藉此工作糊口,創作出偉大文學作品,因為他發揮「相對優勢」;19世紀偉大畫家「梵谷與高更的激盪火花」,因兩人不遑多讓的競爭在交流過程中,爆發靈感火苗,點燃更多創意。
〈話說乾隆識能臣〉,是指地方首先把道路修好,會帶動地方由貧窮變為富裕的成果;2006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因為他為孟加拉的窮人量身訂做的「鄉村銀行」經營成功的原因,就在於適切的機制和適切的執行者。
從〈伯樂識馬〉說明評鑑制度的公信力在市場經濟下,不只是道德的訴求,它本身也具有價值,進而指出企業需要培養商譽,政府更需要愛惜公權力。〈季札掛劍,能否再見〉說明古時吳國季札,雖摯友亡,而將寶劍掛在其墓前樹上,表示他的誠信。誠信是做人大道,也是治國者不可或缺的德行,像類似有趣的題目,不勝枚舉。
最後,我借用老友高希均教授經常強調的:「經濟學者要有溫暖的心,冷靜的腦。」而本書的作者是位通而不俗、平而不凡的經濟學者,她不僅有冷靜的腦,分析經濟問題,也有溫暖的心,關懷社會人群。謹以此評語,做為對本書的序。◇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