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倖存者:念佛救全家 地下像條龍翻滾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採訪報導)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四川綿竹市漢旺鎮幾乎被夷為平地,而位於漢旺的東方汽輪廠及子弟學校傷亡非常慘重。一位東汽逃出來的倖存者范小姐回憶說:「當時覺得地下像有一條龍在翻滾,感覺就像做夢一樣,腦筋一片空白,灰朦朦一片,全是黑的,就像關在集中營,人很恍惚、麻木。」

距離震央汶川僅29公里的綿竹市漢旺鎮,東方電氣下屬的東方汽輪機廠有職工6千多人,加上家屬,總人數約2萬人。該廠建於1965年,廠址位於龍門山脈上,每隔兩年都會發生小震。由於地震不斷,該廠一直想要搬遷。

5月12日,發生地震時,剛好是週一,該廠職工正好在葉片分廠開會,很多職工逃亡不及被埋。東汽中學學生正好在上課,很多學生被壓在倒塌的教學樓下。

今年30多歲的范小姐,一家幾代人都在東汽工作,但很幸運的是,她的老公、孩子及雙方父母均安全逃出,但她的很多同事卻地震中不幸遇難。

母親在家念佛安然無恙

范小姐的母親是一位信佛的人,那天剛好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發生地震時,她的父親在外面散步,她的母親早上去放生,下午則在家裡念佛。

范小姐說:「那天媽媽沒有出去和老年人參加跳舞,當天去參加跳舞的人幾乎都死了,當時她坐在沙發上專注的不停地念佛,她還不知道外面發生甚麼,那棟樓房也沒有倒塌。地震不搖晃時,她才衝下來。」

好像做夢一樣 拼命去找孩子

當天范小姐進入工廠,大約兩點二十幾分,就開始搖晃,她就拼命的往外跑。

范小姐說:「感覺車間旁邊的牆把我推出去了,前面有一位同事,就被掉下的磚塊砸了,我當時驚慌失措,看到廠房開始倒塌,轉過身的時候,看到我姑娘的小學灰朦朦一片,當時我不知道發生這麼大的災害,我老公從軸承廠那個方向跑過來了。」

當時,范小姐想到東汽小學找孩子,她和老公往姑娘的小學拼命跑。她形容,當時路上兵荒馬亂似的,覺得自己好像做夢一樣,到了小學後,先找他們的父母親,找了一圈以後,很幸運就找到了孩子。

屍體被一具具抬出 一車車送走

范小姐看到,很多房屋倒塌,受傷的人流了很多血,東汽中學全部倒塌,很多師生都沒有出來,看到屍體一具、一具的抬出來,她們車間全軍覆沒,最慘的汽修分廠和葉片分廠,陸陸續續跑出來的同事說,很多同事都犧牲了。

當天下午4點又開始發生餘震,大家非常驚慌,就看到救護車一輛一輛往東汽醫院輸送傷者,看見一卡車、一卡車的傷者送到東汽醫院,有些人失血過多當場死亡。

范小姐表示,她的腿被砸傷了,傷口只做了簡單包紮,就去東汽小學找孩子,有一個小孩死在她旁邊,小孩屍體已經硬硬的,好像死去一個多小時了。

餘震不斷 房屋續倒塌

當天晚上,所有倖存下來的人都安排在東汽小學的體育場,范小姐說:「我覺得人不是很多,晚上開始下雨,大家相互依偎在一起,撐著一把傘。」

她們隨時感到有晃動,陸續從街上逃出來的老人說:「漢旺街上已被夷為平地,那裡已荒蕪人煙……」

當時范小姐旁邊有兩位80多歲的老奶奶和老爺爺,聽他們說:「那邊的醫院、小學、中學及拖兒所,沒有幾個活出來的。」當時她受傷,腰很痛,看到屍體一直抬進來,似乎已很麻木。

因為一直發生餘震和倒塌房屋,當晚8點的時候,先讓婦女、兒童及老人先轉到安全地方,她的公司用大車一車車往德陽拉;9點時,又發生6級餘震,房屋又開始倒塌。

東汽員工及家屬死傷慘重

據職工反映,該廠所有的設備和儀器都已經毀壞,該廠共有7棟建築物垮塌,10幾棟的家屬樓12棟徹底坍塌了。沒有倒的辦公樓和家屬樓幾乎成危樓。

范小姐表示,我們都是幾代東汽人,包括我們的父母都沒有經歷過,傷亡非常慘重,有的車間全軍覆沒,死亡最慘的是葉片、汽修一分廠、三組機及下四,在避難所時,聽同事說有些老工人被壓成粉末。

「東汽葉片的很多技術人員都死亡了,傷亡的中層幹部比較多,因為那天都在開會。死亡最慘的東汽中學,救出來有一百多人,實際人數有一千多人,技校死的也很多。東汽中學相對比較老舊,我以前也讀那個學校。」

地震發生時,范小姐覺得地下像有一條龍在翻滾,東汽有很多小區,青龍小區的路被震裂開來了,小區夷為平地。有的人腳在下面,頭卡在上面死亡了,有一棟樓的人全部都死亡了。

悲慟之情 非語言所能表達

當時他們在避難所能相互安慰的就是你我還活著,這就是彼此最大的安慰,有的妻子或丈夫死亡了,那種悲傷無法用語言能表達出來。

范小姐說:「我在帳篷聽裡聼到有人說:『他們一家9口,就剩下他一人。』我沒有記住他的名字,當時思想很混沌,這幾天才調整過來,一切好像還在夢中。」

她和一個同事在地震篷裡,平時話語很多,但那天彼此沒有話語,安慰的話都非常少,只有靜靜地等候,相互問的話是:「你家怎麼樣?」

范小姐的另一個同事,地震兩分鐘前還在一起,是最後一個和她說話的人,跑出來時,她兩隻腿都被砸斷,血肉模糊。她說:「看到她姐姐撫摸她的臉,給她蓋上布,那時要一個完整的屍體親自掩埋是不可能的。」

范小姐的老公在東汽另一車間工作,和她老公同一分鐘逃亡的女孩被石頭砸死了。

她說:「我老公都不願意回憶這些。當時跑的時候,掉下很多磚塊,地下就好像一條龍在拱,兩頭在搖晃,那女孩也跑得很快,就在門口被砸得血肉模糊,我老公用軸承的鍋蓋擋住頭部才倖存下來。」

到處是屍體 人變得呆滯麻木

在避難所中,有的腿被砸傷,有的當場死亡,有的當時沒有藥物治療被蒙上白布,看到這些,人已變得很呆滯、麻木。當天晚上在小學體育場時,看到一卡車、一卡車的屍體往外運,范小姐受到很大刺激。

范小姐說:「從我身邊抬過來的都是屍體,倒在旁邊都是血。有一位小夥子叫豆豆,最後他把妻子挖出來了,他妻子的眼睛始終睜著,無論採取什麽辦法都閉不上。還有個一歲的姑娘被她姥姥帶著,他們家是四代同堂,也不在了,都不敢讓老人知道。」

漢旺變鬼城 倖存者感覺很虛幻

東汽中學被埋在下面的學生很多都是讀高三的尖子,他們的父母都不願意走,覺得生活已沒有意義,堅持要看到孩子挖出來。

范小姐表示,很多火葬場都倒了,屍體開始腐爛,因害怕發生瘟疫,就挖很大、很大的坑,把屍體掩埋,要個全屍都是一種奢望,漢旺以前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現在的感覺就像鬼城。

她說:「避難所有一個小孩很小,他父母都是知識份子,都不在了,他很可憐,這種小孩太多了,很多孩子的樣子都是驚嚇、沉默或呆滯的眼光。現在很多是孤兒,失去了父母的愛,我們應呼喚社會善待孤兒。」

現在每天晚上睡覺,范小姐感到老天跟他們開了一個很大很大的玩笑。她的孩子雖然逃出來了,但現在看到她們,還是一種很虛幻的感覺。

范小姐表示,那天如果她跑在前面也死,跑在後面也會被壓成肉餅,當時她光著腳ㄚ逃出來的,現在大家的心理狀態已不太健康。地震以後,她對人生的看法、想法都在改變,有些東西已不重要,但有些東西太重要了,現在覺得沒有甚麼大不了事情。

組圖:地震中東汽公司破壞慘重(大陸網友)


東汽廠倒塌的家屬樓。


東汽廠倒塌的家屬樓。

東汽廠臨時停放點,雨下的很大,工作人員給他們都拉上了防雨布。


生產車間,頂子全塌。


下面的車都認不出來是什麼車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21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中共衛生部長周生賢說,四川地震以後,搜救人員已經找到了三十枚放射源,目前只有兩枚下落不明。不過,法國專家說,這些設施不包括軍用的。
  • 【大紀元5月2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四川地震重災區北川縣因防疫、防震與防汛形勢的需要,包括老城區和新城區的救援昨天被迫中斷,所有人員撤離縣城,全城從地震發生後,首次實施戒嚴「封城」。
  • 【大紀元5月21日報導】(中央社達蘭薩拉二十一日法新電)達賴喇嘛領導下的西藏流亡政府今天呼籲藏人,暫時停止對中國的抗議活動,以示尊重四川地震的災民。
  • 【大紀元5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二十一日電)香港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繼捐款人民幣一億多元給四川地震災區之後,今天又以名下的基金會向四川災區的斷肢災民,免費安裝義肢及提供輪椅,估計將有數萬人受惠。
  • 【大紀元5月2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電)根據新華社發出的快訊,中國外交部今天再次呼籲國際社會優先提供帳篷給四川地震災區。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根據九年來協助九二一震災孤兒重建心靈的實務經驗,今天提出「受災兒童安心三要訣」,包括要傾聽、要安定、要遊戲,希望透過媒體傳播,協助四川地震災區的家長和照顧者,進一步撫慰受災孩子的小小心靈,幫助孩子度過遭逢災變的不安。
  • (大紀元綜合報導)四川地震後,台灣嘉南地區可能發生強震的傳聞甚囂塵上。立委再次要求相關部會徹底檢討國內的建築防震,特別是學校及公共建築、橋樑等等;要求公布全台斷層帶通過的正確位置,讓民眾瞭解房舍的風險,對此,國科會,內政部及交通部都表示太困難。至於因應防震的需要,相關的建築法規都已經修訂實施,也訂出原有建築物的補強方法。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鍇紋也說,只要做好防震準備,民眾毋須恐慌。
  • 【大紀元5月21日報導】(中央社香港二十一日美聯電)香港慈善團體「苗圃行動」今天說,該團體在四川地震震央附近協助興建的學校,大體都未因地震而受損,與其他學校在地震中倒塌的教室形成了對比。
  • 四川強震, 幾萬人罹難, 幾十萬人受傷, 幾百幾千萬人失去家園。在舉國哀悼,奮力搶人救人,海內外各界華人,世界各國政府和民間,解囊相助幫災民走出困境之時,中共專政機器仍開足馬力迫害打壓民主人士,訪民,還有法輪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 加拿大政府表示,加拿大在四川地震發生後,立即向中方表示願意派出特種救援部隊協助救災,但沒有被中國接受。加拿大目前是西方國家中提供救援款項最多的國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