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城語】讓悲劇不要再發生
【大紀元5月20日訊】5月12日,香港佛誕假期,四川發生了場特大地震,蒼生塗炭。即使沒有親臨現場,也深深體會到了生命的渺小脆弱,和失去親人與家園的痛苦與惶恐。大災難中,發生的感人故事或者是暴露出的社會問題,一切的一切,都將成為所有在世人的難以磨滅的集體回憶。
在這次地震中,大量學校被夷為平地,質疑校舍是否是「豆腐渣工程」之音不絕于于耳。有網友指出,現行法規明文規定中學教學樓高度不准超過5層,屋頂必須鋼筋水泥現場澆注,不准使用預製板。為甚麼這次災區倒塌的學校有5層以上的教學樓?並且多是預制板屋頂?為紓緩民間怨氣,內地部門表示將對此徹查,誓言一旦發現問題,定從嚴懲處。然而,逝者已逝!
只要是中國人,大抵對「豆腐渣工程」這個詞都不陌生。它是中共地方官員腐敗及其管治之下,整體商業道德水準敗壞的見證,不過本欄今日主要想從經濟角度探討「豆腐渣樓」現象,即「豆腐渣工程」是內地片面追求GD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所誕下的畸形兒,順便也在此釐清一些重要的概念。
GDP記錄在一段時期內,國內所有企業的投資支出、個人及家庭的消費支出、政府機關的購買支出、淨出口額等各方面的貨幣價值總和。在大陸,GDP 是中共用以考核各地黨政官員政績的主要依據,該數據被普遍詮釋成綜合國力的反映。
其實,一如其他眾多經濟數據,GDP有其可取之處,但也有嚴重的局限性。GDP不能反映產品質量(例如質優樓或豆腐渣樓)、價格是否合理性、產品有否積壓。GDP也不能識別恢復性的生產。比如,今次地震後的災區重建投入,將以正值計入當地GDP,但這些重建性的經濟活動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價值。同樣道理,製造污染與治理污染過程中的經濟活動,都會令GDP增加,但與此同時社會實際財富、人們的生存條件卻發生了倒退,所以GDP這一數據可以給予人虛假的增長印象。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急功近利的官員可以不顧群眾真正福祉,而允許豆腐渣工程肆虐的一層原因。
近年來一直有學者建議,在使用國民生產總值之外,再擬定一個衡量教育、文化、環境、福利等的國民幸福指數,以向社會提供更加全面的評估。筆者還是認為,任何數據都不能完美反映現實或指出發展方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味強調某個數據時,追求的就是表面政績,所得的只能是虛假繁榮,這種局勢注定只能矇混一時。對於一個政府來講,愛惜生命要由心底發出,從平時做起,若待到災難發生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願逝者安息,生者醒悟,悲劇不再發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