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當護士
編者按:替美國多家醫療機構招聘註冊護士的普利斯集團公司,日前開出30萬至5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年薪,在中國招聘英語良好的在職護士去美國工作。這條新聞,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被一些人看作苦、累、臟、煩的護士,竟然會有那麼高的收入?美國的護士怎麼能掙這麼多錢?在美國當護士,都做些什麼呢?中國與美國的護士有些什麼不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吳瑛女士。她于199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專業深造,獲得了美國註冊護士資格,後又獲得高級護理實踐護士文憑(碩士),並在美國的醫學院附屬醫院和私立醫院先後從事了4年的護理工作。讓我們看看吳瑛的感受———
美國護校的淘汰率有時高達40%
上學容易畢業難
我于199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專業進修。
到了美國後,第一個感覺是沒有人管你。在大學自己的一切事情都全靠自己張羅。在國內什麼事情都有人替你操心,學校有老師告訴你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工作後有領導告訴你該如何。可在美國,比如該領執照了,該拿繼續教育學分了等一應事宜,都是你自己的事情,都是你自己做主,沒有人告訴你。
在美國上護校容易,畢業後能否當上護士是另外一回事。護校的淘汰率有時高達40%。拿到學位還不能被雇用,必須通過全國護士執照考試,有了執照才可以被醫院錄用。以加州為例,從美國護校畢業的學生執照考試的通過率大約是87%。
我的註冊護士資格是1996年拿到的。註冊護士資格的考試在電腦上進行,每個人的題目都不一樣,可謂千變萬化。電腦根據你答的這一道題,決定下一道題的難度,依次往下走,並且根據你答題的情況,對你的能力不斷做出評價,積累到了一定的量,就停止出題,結束考試,考生在兩個月後才能知道考試結果。在美國,評價同類學校的水準,就是看你的學生註冊護士資格一次考試的通過率有多高,越高,說明學校的水準越好。我是一次通過的,這要得益於我在國內一直從事護理專業,特別是在北醫大任教的時候,參考的主要教材也是美國的,加上自己的英語還行,所以障礙不是很大。
在美國,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是這樣的:高中畢業後上護理大專,讀兩三年,拿的是準學士學位,多是在社區學院讀的。在大學裏可獲得學士學位。再高一級的像哥倫比亞大學招收的是大學畢業生,你想來這裡讀護理專業,首先要有一個學士學位,人文的、理工的都可以,但必須有,還要有一定的護理經歷,畢業後是碩士學位。採用培養醫生的模式從學士裏面培養護理博士的工作也已經起步。
整個病房沒有醫生值班,全交給護士,護士的責任很大
美國醫院的主人是護士
要說美國的護士,先要說美國的醫院。美國的醫院從大的框架分類的話應該是分兩大類,一類是屬於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也就是教學醫院,承擔住院醫生的培訓工作;另一類是私立醫院,私立醫院沒有培訓住院醫生的任務。在私立醫院醫生是不坐班的,自己開診所,病人到他那裏看,需要住院的,他根據病人的保險,送到他的合作醫院。醫院的運作主要靠的是護理人員,醫生只是每天去一次看一下自己的病人。整個病房沒有醫生在那裏值班,全交給護士管理,護士的責任很大,發現問題全要護士處理,對病人的觀察要非常仔細,對病人的情況要及時發現。護士與醫生主要是通過電話進行聯繫,需要大夫處理,打電話告訴大夫,大夫也不是每次都親自來,大多是在電話裏做出判斷,告訴護士醫囑。不像國內,24小時都有值班的大夫,有情況護士不用著急。
所以有人說,美國醫院的主人是護士。而我們國家的醫生承擔了許多護士的工作。美國護士工作的責任心比較大。醫生來查房,護士必須跟著去,護士是病人情況的第一掌握者,要向大夫彙報病史,從昨天到現在病人情況的變化,做了哪些實驗室檢查,醫生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護士討論,有什麼處理也會跟護士交流,明白什麼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什麼樣的問題是異常的需要處理。護士對病人是一包到底的,整體護理的理念不是落實到病歷中,紙上談兵,而是體現在病人身上。一個護士管幾個病人,配幾個護理員聽你的吩咐,如何評估病人,與家屬聯繫都是護士的事情。
我在1998年取得護理碩士學位後,到美國一傢俬立醫院的ICU病房(重症監護病房)做高級護士。
我所在的醫院有一個護士在2周裏有兩個病人投訴她,就被開了
護理沒有“下不為例”
美國的醫院非常講規範,對病人的護理必須按照護理的法定程式去做,沒有人盯著你給你提醒。如果告訴你錯了,那就是讓你走人了,沒有下不為例,責任必須自己負。我所在的醫院有一個護士在2周裏有兩個病人投訴她,就被開了。
醫院的管理體制體現的是層層服務的理念,每一級領導首先是服務者。以病人為中心,院長、護士長都是服務人員。他們的職責是保證自己所負責系統的正常運轉。而護士的職責就是護理病人。美國也有檢查,也要打掃衛生。一次,我所在的醫院要迎接檢查,我便按國內的老習慣要去打掃衛生,一名護士攔住我,不要去做,說我們的職責不是這個,幹這事耽誤了病人可是要自己負責的。清潔工作是工人的事情,沒有哪個醫院願意花這麼多的錢讓護士去當清潔工。
在美國,要時刻想著自己的職責,而且要儘快熟悉有關的規範,不然,就會不知不覺間違法。就說談論病人的病情吧,我們國內就比較隨便,一次聽說在國內南方某個醫院去了一個做變性手術的人,很快就在全院傳開了,大家都跑去看這個人,翻他的病例。這件事如果放在美國,這個醫院就會被封掉。你的病人的病情你也只能跟有關的人談論,比如大夫和他專門的一個親屬,其他的人士都不能談,就是他的其他親人問你,你只能告訴對方,他的病情已經告訴他的某某親人了,詳細情況請去問他,不能當熱心人和盤托出。不然就侵犯了患者的隱私權,這就是醫護人員的守密責任。這是一條高壓線,碰不得的。
可能是從小受的教育的緣故,美國人認為,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自己決定。別人替你拿主意是對你生命的不尊重。我的生命必須掌握在我自己手裏。所以好多人得知自己是癌症後,都很有信心,表示要與癌症鬥爭,戰勝它,不是單純的恐懼,喪失鬥志和信念。
所以在美國不能對患者瞞病,只要他還有意識,還有做出判斷的能力,就必須告訴他本人,還要拿出幾套治療方案,請病人選擇。做手術的時候,親屬簽字是沒用的,必須他本人簽字才有效。這就是病人的知情選擇權。如果是緊急情況,病人無意識了,親屬又不在場,只有很短的搶救機會,這時,就由醫生作決斷,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醫生的決斷都受法律的保護。
就連給病人檢查的時候,都要先徵得病人的同意。如果你吊著臉走上去二話不說解開病人的衣服就要給他做檢查,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向你提抗議,你又違法了。
從美國護士工作的內容來看,基本內容與國內的護士都差不多,比如給病人擦身子什麼的。但是他們護理的可操作性很強,很具體。就說給偏癱病人翻身吧,多長時間一次,翻身的時候有幾個分解動作,攙扶病人的時候護士應該站在哪個角度,都有明確的規定。胸腔引流管,在血黏度高的時候,很容易凝固,怎麼把血塊弄出來,都有很好的小竅門。其實,護理工作就是從這些看似瑣碎實際非常有用的小技巧、小辦法中總結提煉,最後沉澱、昇華成規範條文的。
正因為護士在醫院很重要,責任很大,要求很高,工作的壓力也很大。所以做一個合格的護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都望而卻步了。這是導致美國護士嚴重缺乏的一個主要原因。我看的一份材料說25年後,美國的護士將缺乏75萬。從收入水準來講,美國的護士大都屬於中上階層。剛畢業的護士,一年3萬多美元,再慢慢長。紐約的ICU的護士,一年可以拿到11萬美金。
我剛到病房時,一位老護士就對我講,你的工作不是JOB(職業),而是CAREER(事業),這對我的印象非常深
不是職業而是事業
當護士不僅因為這份職業的收入高,更多的人是出於熱愛。我剛到病房時,一位老護士就對我講,你的工作不是JOB(職業),而是CAREER(事業),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在美國當護士的成就感源於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在ICU感觸更深。心臟手術病人剛進病房時,身上插好多管子,術後第一天就拔管子,第二天就開始走路了。看著他一天天恢復,心裏真是舒坦。
大多數重症病人多不能說話,及時發現問題,靠的就是護士的眼睛和經驗。對突發情況,你發現了,及早處理了,就能得到一個好結果。腦血栓如能及時溶栓,就一點後遺症都沒有,不然就是偏癱失語。有一個病人,心臟手術後,心臟又破裂了,死亡率幾乎100%,但經過搶救,活過來了。就是護士發現早,搶救及時,病人出院以後還和家屬一起來感謝護士。
也有患者不理解的。在美國對ICU重症監護室的病人每天都必須讓他起床坐兩次,不能老是躺著。偏癱的病人也是,都有特殊的器械、方法。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傷口老是長不好,在ICU住了很長時間,情況挺重的,但護士認為還沒有到了必須臥床不動的地步,就讓她每天起床坐兩次,老太太坐的時候特別累,看上去很痛苦,家屬心疼病人不太配合,護士就做家屬的工作。後來家屬看到病人一天好過一天,也就理解了,還感激不盡。
護士都有這樣一種願望,要把我的病人管理得很乾淨清爽,每天要洗澡一次,換衣服,刮鬍子,特別希望病人很乾淨,房間也很乾淨,清清爽爽沒有異味。不是靠強迫,雖然有制度,有這方面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大家很自覺,是自己的心願。
我國護理前輩林菊英說:“在生命的單程列車上,護士高超的服務,將使人生旅途的終點得到延伸。”我國首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王秀瑛說:“病人無醫,將陷於無望;病人無護,將陷於無助。”其實,美國也罷,中國也好,不管在哪,不管做什麼工作,只要真正的下功夫了,就會做好的。
這次美國方面來中國招護士,對我們來說也是難得的機遇。把我們的護士輸送出去,我們得到的不僅是美元外匯,還有先進的護理理念、科學的護理方法。這對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極其有益的。文章來源:中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