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腸胃好像不太好」在門診中常會聽到患者這樣抱怨。若再進一步詢問「是什麼症狀讓你覺得腸胃不好呢?」患者的回答通常很模糊,例如「每逢工作壓力大或緊張時,經常要上廁所,但是大便卻又總是解不乾淨的感覺」,「吃一點冰冷或刺激性食物如烤炸辣等,別人都沒事,自己卻到處找廁所,有時甚至像米湯一樣下痢」,「老是覺得肚子脹脹的、左下腹有點悶痛、排便完或排氣後感覺會好很多」,「有時便秘、有時腹瀉、有時大便還會有一點黏黏的像鼻涕」…等等。大多時候,患者還會抱怨其他腸胃以外的症狀,例如:頭痛、焦慮、倦怠、失眠、心悸、頻尿、經痛等。」
若上述腸胃道症狀於過去一年中反覆出現至少3個月,就有可能是「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它是功能性腸胃疾病的一種,發生率為總人口的10-15%,任何年齡層皆可能發生,但年輕人多於老年人,女性又多於男性。此症大腸鏡檢查及其他影像學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發生的真正原因也尚未明瞭,目前較為大家所接受的理論是「腸胃道蠕動異常」。但究竟是腸道對痛覺或溫度過度敏感?還是控制腸道之自律神經失調?或是腸道本身的因素(細菌、發炎)?或是情緒壓力?則尚無定論。
臨床上所見,患者大多有類似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也就是前述頭痛、焦慮、倦怠、失眠、心悸、頻尿、經痛等慢性或是一遇精神壓力稍大時就會伴隨腸胃道發生的各式各樣症狀。由現代醫學對此症的了解結合中醫觀點來看,其病機主要是肝鬱脾虛及肝脾不和。初起多責之於情志失常(情緒、精神壓力、課業)、感受外邪(細菌、發炎)、飲食所傷(暴飲暴食、不固定時間進食)等而致五臟功能虛弱,久則影響脾的運化及大腸傳導功能而發病。
治療上常用加味逍遙散、參苓白朮散、痛瀉要方等,結合甘麥大棗湯、玉屏風散等方劑以疏肝理氣、養心安神來緩和患者緊張情緒、補益肺脾氣虛來緩解稍食冰冷即瀉的狀況。通常在原本腸胃道症狀穫得控制的同時,其他伴隨的類似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也往往能有效緩解。除藥物治療及盡量保持情緒平和與飲食正常外,平時居家也可自我按摩風池、百會、合谷、三陰交、四神聰、內關、神門等穴道,這些都有助於改善症狀,從而提高生活品質。
文/耕莘醫訊2008.5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