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主婦創業開拼布店 兼倡導惜福與分享精神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十日電)原本在新聞界工作的劉秀華女士,因為不想再過著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憑藉著對拼布的興趣和手藝,於十五年前自己創業開設﹁阿華拼布﹂店,跑遍全縣推廣拼布藝術和拼布精神,她表示,拼布起源於資源再利用的精神,真正的內涵就是惜福、分享和愛。

劉秀華原本在新聞界工作,但工作壓力讓生活品質始終無法獲得改善,與丈夫也經常吵架,導致家庭氣氛陷入緊繃的狀態,她覺得再這樣生活下去,遲早會爆發更嚴重的問題,最後決定離開媒體擺脫工作的束縛,憑藉對拼布的興趣,自己創業開設阿華拼布店,推廣拼布藝術和教授拼布技藝。

劉秀華在三十年前就讀高中時,就已開始學習洋裁練出純熟的手藝,當時並已接觸到拼布藝術,但她於十五年前創業後,發現花蓮民眾對於拼布幾乎沒有概念,而開始全縣跑透透推廣拼布藝術。

當時劉秀華幾乎天天在花東公路上開車南北奔波,前往各地農會家政班、圖書館、文化中心、學校部落、社區上課,教導民眾和學生學習拼布技藝,並介紹拼布的起源、精神和內涵。

她指出,拼布起源於歐洲人移民到美國後的刻苦耐勞生活,當時的移民生活清苦,物資也相當缺乏,婦女捨不得丟棄用剩的布料,就把這些剩餘布料收集起來拼接織成拼布被,做為家中裝飾或送給出嫁的女兒,隱含有傳承的涵義,拼布的歷史幾乎等於就是美國的歷史。

﹁拼布的發展過程就是資源回收再利用理念的實踐﹂,劉秀華說,這種精神與現在環保的理念不謀而合,也是惜福的一種表現,而拼布縫織的過程,婦女把關懷、愛心灌注在作品與家人分享,這種拼布精神在美國已形成一項家庭傳統。

劉秀華在專心從事拼布後,家庭氣氛轉為融洽,與丈夫也不再吵得面紅耳赤,讓她更加感受到拼布在精神層面的正面效應,因此積極倡導拼布的惜福、分享和愛的精神。

﹁拼布也可以靜心﹂,劉秀華說,她到監獄教導女性受刑人學拼布時,總會向她們介紹拼布精神的正面影響力,許多女性受刑人在學拼布後,焦躁、不安的情緒平撫不少,拼布確實發揮正面積極的貢獻。

劉秀華指出,拼布不僅有實用性,也有藝術性,她研究融合刺繡和原住民傳統織布技藝,創作出具原住民族文化傳統特色,且非常實用化的作品,例如拼布皮包、置物袋、杯墊等,這項提升拼布作品附加價值的作法,她在多年前教給原住民部落的婦女,現在已成為不少部落婦女的副業。

﹁拼布人可以做很多正面的公益活動﹂,劉秀華表示,每當發生災難時,歐美各國的婦女多製作拼布被,表達關懷、慰問、哀悼之意,並進行義賣或公益活動援助災民,這是很有意義的作法,她也常製作拼布,提供義賣,希望台灣拼布人能一起倡導惜福、分享和愛的拼布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