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罹患率男女有別 研究:可能與GNMT有關
【大紀元4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二十四日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基因體國家型計畫對於肝癌研究有重大突破。國立陽明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一個新的肝癌相關基因「甘胺酸甲基轉移酵素(GNMT)」,可能是造成肝癌發生率男女有別的重要原因;未來可應用於藥物試驗、基因治療,以及預防肝癌藥物開發等方面。
這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肝癌醫學領域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正申請世界性專利中。
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肝癌分居台灣男性、女性癌症死因的第1及第4位;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3至8倍。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宜民及其研究團隊發現,GNMT在肝癌病人組織中明顯被抑制,為一個肝癌易感受性基因;且GNMT在女性的表現量為男性8倍。
陳宜民指出,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發現三位先天性GNMT突變病人,皆有高甲硫胺酸血症、肝腫大,以及一些類似慢性肝炎的臨床症狀。
為研究在肝癌形成過程中GNMT所扮演角色,該研究團隊建立一GNMT基因剔除鼠動物模式;結果發現,在11週大時,GNMT基因剔除鼠有肝腫大、高甲硫胺酸血症情形,血清中丙酮轉胺酵素,以及肝臟之中S-腺 (艸+甘)甲硫胺酸(S-adenosylmethionine)顯著提高。
在肝臟病理方面,有57.1%的GNMT基因剔除鼠被發現有肝醣堆積情形;並有血糖降低、膽固醇增高,以及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和單核球數量顯著降低症狀。
研究團隊並利用超音波追蹤,發現100%的GNMT基因剔除「母鼠」有自發性肝癌產生;但僅50%「公鼠」產生肝癌。
他說,從GNMT基因剔除鼠實驗證明,GNMT對於肝癌預防有非常重要功能;剔除之後,母鼠的肝癌罹患率反較公鼠高,顯示GNMT可能是男女肝癌發生率不同的重要調控基因。
這發現不僅可應用於藥物試驗、基因治療,以及預防肝癌藥物的開發上;更對肝癌男女比例不同,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