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與中藥謎語
如今,人們把燈籠當作一種吉祥之物,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常常在門口掛上一盞大紅燈籠以示喜慶。在婚禮慶典這樣的喜慶日子,燈籠也是人們的首選之物。但是在古代的時候,由於沒有電力,因此古人在走夜路的時候,還把燈籠作為一種照明工具來使用。據歷史學家考證,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便攜照明工具。燈籠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比的便利。
燈籠還是社會文化的一種展示,反應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因此,燈籠象徵著中華文明的燦爛,還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有的燈籠製作精美,造型飽滿,不但有優美的線條和雕刻圖案,還配以中國的方形文字結合歷史人物畫像、傳說中的神像以及神州大地的山水圖案,使自然和人文觀念融為一體,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令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隨著燈籠文化的發展,燈籠謎語也應運而生,層出不窮。下面舉兩個用中藥名稱寫作的謎語,以饗讀者。
一則中藥謎語是以中藥處方形式出現的,制謎者這樣寫道:「病名,火攻心;處方:淡竹、柴胡、故紙、防風、燈芯,熟地可用可不用;生地不可不用。」謎語中共有六味中藥,前四味中藥是:淡竹、柴胡、故紙、防風,都是清熱、瀉火之物,作者在這裡用來隱指製作燈籠的材料。可謂妙哉!後兩味中藥熟地和生地,熟地和「可用可不用」聯起來,則意味著熟悉道路的人可以不帶燈籠;生地和「不可不用」聯起來,是指不熟悉道路的人,一定要帶上燈籠。亦是一語雙關,出手不凡。這則謎語把製作燈籠的材料和用途表現得恰到好處,堪稱一絕。
另一則中藥謎語是以詩文形式出現的,是明代有名的大才子祝枝山寫的。據說當時祝枝山久病初癒,對中藥頗知一二,恰逢別人辦喜事在門前掛燈籠,他靈機一動,謎語脫口而出,「淡竹枳殼制防風,內藏紅花在當中,熟地不須用半下(夏),生地車前仗此翁。」這則關於燈籠的謎語,雖然是以詩文的形式出現的,但可以說和前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讀來朗朗上口,頗覺有趣。
來源:藥材百草園(//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