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義竹農業 團結力量大
【大紀元4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宗勳/特稿 義竹鄉務農人口以七旬老農為主力,被譏為不用WTO衝擊,光人口老化,就足以讓義竹農業「散庄」,但農業不見得是無法吸引年輕人返鄉接棒的夕陽產業,只要用心加上行銷得宜,還是可以展現蓬勃商機,年所得百萬元不成問題。
台灣農業發展的缺點與阻力,不外是無法合作、資訊不能互通與心態保守等,現在又多了老化與人力嚴重不足等問題,義竹鄉農業年年萎縮,就與這些缺點及問題脫不了關係,如果不能改變,田園荒蕪恐將成為義竹「特色」。
或許義竹人有著濃濃的危機意識,當前公所秘書黃尚文號召有識人士成立「義竹鄉特色產業發展協會」後,有一群以前瞻眼光成功經營農業的鄉親,願意敞開心胸,分享成功經驗。
種植夏季小番茄饒有心得的郭育倫,就強調少數幾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夠,必須擴大種植規模,才能建立品牌增加利潤,如何讓更多青壯農民投入精緻農業,可說是當務之急。
被譽為西施柚達人的楊慶昭指麻豆種植文旦大約六百多公頃,卻能夠創造十億元年產值,義竹用同樣面積種植雜糧作物,年產值還不到八千萬元,高下立判,因而他很樂意義務指導鄉親種植西施柚,為農地營造最高產值,為農業開創源源不絕的商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