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目鯛樣本汞含量超標
【大紀元4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食物安全中心最近測試市面上280魚類樣本,發現3個金目鯛樣本的總汞含量超標,食安中心社會醫學顧問醫生何玉賢表示,水銀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機形態積聚於食物鏈內的生物體,尤其是魚類。甲基汞可能影響人類神經系統,特別是發育中的胎兒,消費者應適量進食多種魚類,切勿偏食。
長鰭吞拿魚含量高
食安中心抽取了280個本港可供食用的魚類樣本,當中包括266個整條魚樣本和14個罐頭魚樣本,涉及共89個品種,分析其中總汞和甲基汞的含量。
結果顯示,3個金目鯛樣本的總汞含量,介乎每公斤609 – 1,370微克,甲基汞含量也較高,每公斤509 – 1,010微克,高於法例最高准許含量的每公斤500微克。
其它樣本的總汞含量,介乎每公斤3 – 469微克,甲基汞含量,則由每公斤3 – 430微克不等。
研究又發現波(魚立)、竹簽及罐頭長鰭吞拿魚樣本的甲基汞平均含量相對較高,每公斤含205 – 253微克。
不同品種的吞拿魚樣本,包括罐頭長鰭、罐頭黃鰭、罐頭鰹魚及整條鰹魚樣本的甲基汞水平有差異,平均含量介乎每公斤85 – 205微克,當中以罐頭長鰭吞拿魚的平均甲基汞含量最高。
孕婦幼童易受影響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把甲基汞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訂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
何玉賢說,研究結果顯示,本港市面供應的大部份魚類的總汞和甲基汞含量較低,但一小部份含量偏高;不同品種魚類所含的甲基汞佔總汞含量的比例相差頗大。
他指出,攝取量偏高的中學生每周從膳食攝取甲基汞的分量,有可能高於專家委員會訂定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因此,不能排除甲基汞對健康帶來的風險。對於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等容易受汞影響的群組,所以在選擇魚類時,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或其它汞含量較高的魚類,包括鯊魚、劍魚、旗魚、金目鯛及吞拿魚,特別是某些品種如大眼吞拿魚、藍鰭吞拿魚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