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美:再生能源應用 德國大躍進
【大紀元4月16日訊】二年前,曾來過台北參加「太陽能光電論壇」的德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Q-cells,去年,終於熬過寒冷的冬天,贏得眾所艷羨的表現營業額大躍進五九%、獲利也大漲六九%,將日本夏普〈Sharp〉硬是擠下去,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替代性能源生產廠商,以及全球僅次於中國與日本的第三大太陽能板製造商。
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台灣也時有所聞,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從無到有,首先是茂迪、益通在股市突然抽出綠芽,把台灣最重要的IC設計業擠下去,成為「股王」,接下來相關產業中美晶、合晶、嘉晶、大同旗下的綠能、昱晶等,還有不少老廠商如台達電、鼎元、中興電工、最近才開始大規模生產太陽能薑的中環等,也都改行投入這個新產業,有些廠商的獲利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再生能源利用 符合歐盟規定
上個月中,德國環境部發表的報告書中,指出德國的「再生能源產業」有顯著的進步,目前,已達到其能源消費的六.七%,和去年的三.五%或二○○三年的三.五%比較起來,確實成果輝煌。而整個再生能源產業的營業額,去年已悄然達到二四六億歐元〈三二九億美元〉,比二○○六年成長一○%、更是二○○○年的四倍之多。
二○○七年的確是德國再生能源產業大躍進的一年,再生能源已占其總體電力的一四.二%,比前一年的一一.七%,大有進展。德國成為歐盟國家中,第一個達到歐盟政府所設定的目標再生能源必須占國家總體電力的一二.五%的國家。
德國的再生能源利用,領先歐盟群倫,最大的意義,莫過於為德國創造出一個新興產業,在它原來的最強的「機械設備業」、「汽車業」之外,又增添一個「再生能源產業」,三足鼎立,為德國的經濟與就業率,注入新的活水。二○○七年,再生能源為德國創造了二五萬個就業機會;預估到了二○三○年,就業機會將達到七一萬人。
多數德國的電力,是來自火力發電與核能發電,有遠見的德國人,看到火力發電排放大量骯髒的二氧化碳廢氣,而核能發電又令人想到毛骨悚然的車諾比核輻射外洩事件,幾乎全民投入再生能源的發展。一九九一年,德國適時推出被稱為全球最偉大的能源法「再生能源法案」,交叉補貼再生能源的投資,促成德國能在短短時間創造出一個新興產業。
價格保證撐腰 業者勇敢下注
由於再生能源產業還不普遍,全球政府都採取補貼政策,德國再生能源法案,強制公共事業必須以高於電力市價的價格,購買再生能源、而且訂價可以固定二十年。例如,二○○七年,屋頂太陽能板發電系統的電力,每小時千瓦可以賣到○.四九歐元,或者說,可以賣到目前電力價格的七倍,保證收購價格一直維持到二○二七年。有了保證價格在背後撐腰,投資者可以排除價格變動的不確定性,算好了就可以大膽投資。
德國政府以法令訂出不同費率的電力,將增加的電費轉嫁給消費者,去年,德國電價每小時千瓦增加一分歐元,一般家庭用電費用增加五%,大約是每月三歐元。整個德國,二○○七年為再生能源所付出的代價,是七七億歐元,比前一年高出三八%,但是,一個政府花這樣的錢,創造出一個新能源產業,還降低了發電所產生排放的二氧化碳廢氣量,為未來的環保解決了不少問題,相當值得。
德國能源法案 可能修改
再過不久,德國政府可能會修改能源法案,淡化太陽能的補貼,轉向扶植其他替代性能源,尤其是風力發電。如果德國政府真的這麼做,太陽能的稅率補貼會從現在的每年降低五%、修改到明年降九.二%之後,每年降低七%至八%之間。理論上,太陽能產業已成氣候,需求日增之後,設備成本可望再下降,廠商的競爭力長遠來看會增加。可是事情好像不是如此順利,由於需求來得太快,用來生產太陽能電池的高階矽晶,一直缺個不停,從二○○三年每公斤二五美元,上漲到現在的每公斤四百美元。
由於德國對太陽能板的需求旺盛,也讓全球價格可以維持在高價位的水準,這對廠商而言,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多賺一些錢;不過,卻使一些有條件裝置太陽能板的地區,因為價格太貴,而無法早日裝置太陽能發電設備,妨礙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加速成長。而且,德國政府為了扶植其他再生能源的發展,很可能會修改再生能源法案,據業者的觀察,太陽能產業的成本,要在短期的幾年內達到自給自足,而不須再倚賴補貼,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其他再生能源如果一樣有接受政府的補貼,太陽能的競爭力就會降低。不過,業者認為,風力發電的威脅,並不是那麼大,風力發電到了二○三八年,應該就會達到飽和點,由太陽能發電接棒繼續發展下去。
太陽能產業 仍有侷限
太陽能產業的廠商很了解,長期靠政府的補貼,不是辦法。業者也絞盡腦汁,儘量降低成本,業者看到這幾年矽晶價格的大幅變動,有時還搶不到貨,也開始轉進太陽能薑發電的產品。有的業者則是兩邊都下注,台灣的太陽能大王益通,也是採取這種策略。有些廠商就乾脆不自己做研發,將研發的工作發包出去,這種趨勢也造就德國再生能源研發機構的蓬勃發展,目前,已有一六○家太陽能科技研發公司成立。
無論如何,德國的再生能源科技已先馳得點,已建立起再生能源產業巨人的架式。不過,太陽能產業還有很多技術問題尚待克服,諸如電能的儲存效能,如何使之在陰雨天或沒有陽光之夜,仍然有電力可以使用。再生能源的普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原載《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