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人類和病毒的戰爭

寧靜

人氣: 49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2日訊】「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需要瞭解什麼是病毒,以及如何應付病毒。」
——彼得.道黑提(一九九六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病毒同人類如影隨行,在人類歷史的重多轉捩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征戰雙方中,病毒感染了其中一方,卻沒有感染另一方,從而左右了戰爭的勝負。歷史上,病毒曾經幾次橫掃全球,從而在人類的地理、軍事、經濟、戰爭、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

對於人類來說,病毒及無數的人類肉眼所不能見到的微生物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謎,這些微生物來源於何處,在整個人類的生存環境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為什麼在一定的週期,某種病毒就會造訪人類。迄今為止,病毒幾乎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所能認識到的最微觀的致病因素,人類還有沒有發現更微觀的因素存在?

雖然人類通過科學手段戰勝了天花、黃熱、麻疹等曾經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病毒,但和病毒的戰爭並沒有結束。愛滋病毒、禽流感以及許多已經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病毒,仍然對人類的生存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而由於人類活動導致地球環境的急速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空間迅速擴張,人類所面臨的病毒的威脅甚至可能更加嚴重。


病毒

「僅僅是天花一種病毒,在二十世紀就導致三億人死亡」,世界頂級的病毒學家邁克爾.歐斯頓(Michael Oldstone)在他的《病毒、瘟疫和歷史》一書中表示,「這大約是這個世紀全部戰爭導致死亡的三倍。」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日本和絢甸的國王,歐洲多個國家的國王和皇后都死於天花。

十六世紀,數百萬西班牙人征服了擁有數千萬人口的中美洲阿茲特克和印加兩大印第安部落,其中天花病毒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一八零一年,拿破崙派遣了2.5萬軍隊前往鎮壓殖民地海地的黑奴起義,正當法軍以優勢兵力勢如破竹般前進時,黃熱病在法軍中爆發,造成2.2萬法軍士兵死亡,連法軍統帥也沒能倖免,法軍只好撤退。由於受到黃熱病的打擊,法國從此無力維持在美洲的殖民地,一八零三年,拿破崙將遼闊的路易斯安那以1,50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使美國的版圖一夜之間擴大了一倍。

西元三世紀初,曹操帶領人馬路經洛陽曾經寫下詩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正是當時洛陽遭受重大瘟疫之後的寫照。

西元一九一八年,當人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激烈拚殺時,另一個殺手進入了主戰場。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八日,在美軍軍營裏,一位炊事兵出現了發燒、頭疼和肌肉酸痛的症狀,很快,更多的士兵出現了同樣的症狀,從而引發了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爆發,造成全球二千五百萬人死亡。

病毒隨著歷史的潮流潮起潮落,天花、黃熱病、脊髓灰質炎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主要舞臺,新的病毒又粉墨登場。愛滋病毒成為威脅人類的第一大病毒,預計全球愛滋病毒的攜帶者已近一億人,至今仍沒有有效的藥物及防治性的疫苗。一九九七年第一例禽流感在香港出現,造成了全球性的恐慌,一旦這種禽流感病毒變異到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流傳,很可能會帶來不可想像的災難。二零零二年底,薩斯(SARS)病毒在中國南方出現,中國政府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沒有即時公佈疫情,造成SARS在全球的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兩年多次警告,新的禽流感病毒很可能肆虐全球,如果應付不當,數以百萬計的人將因此喪生。

禽流感——下一個巨型殺手?

禽流感是一種主要流行於雞群中的烈性傳染病,一旦爆發,往往會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


禽流感是一種主要流行於雞群中的烈性傳染病,一旦爆發,往往會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法新社)

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該病常突然爆發,流行初期的急性病雞病例可在不出現任何症狀而突然死亡。

然而近年來禽流感的傳播已經跨越了原先的範圍,開始侵襲人類社會。香港在一九九七年發生禽流感,十八人感染病毒,有六人死亡,當局捕殺上百萬隻家禽,避免疫情惡化。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途徑是接觸感染,即接觸到已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後,病毒通過呼吸道侵入感染者的臟器,從而造成嚴重的肺部感染。

自去年初以來,禽流感疫情在亞、非、歐三洲爆發,中國衛生部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公佈一名十九歲的軍人於五月十四日因發燒咳嗽入院,後被證實染上 H5N1禽流感病菌,但卻拒絕透露該軍人身份,或如何染上禽流感。國際社會已反覆對中國隱瞞疫情、拒絕透露詳情表示抗議。二零零六年,經過三年的隱瞞,中共當局才確定一名死於二零零三年的二十四歲軍人乃因染上禽流感而亡,至今拒絕提供病毒樣本。隱瞞病情是最嚴重的問題;因為只有全球疫情透明化,才能集中世界的醫學家研究病毒的屬性而研發疫苗。但若疫情不透明,使病毒在人體細胞內幾經突變,一爆發就不可收拾。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家佩里斯在二零零二年十二月發表的一份研究中說,禽流感一型病毒之所以這麼致命,是因為人在遭到這種病毒的侵襲後,免疫系統會產生幾乎是自殺性的反應。隨著病毒越來越多地複製,身體會釋放更多的細胞活素。這種小蛋白質會刺激免疫系統的反應,從而導致更嚴重的發炎。佩里斯的研究說,隨著病毒的繁殖,血液中充滿了大量細胞活素,引起身體組織大面積的自我傷害。

令人們尤其擔心的是,如果禽流感一型病毒和另一種流感病毒交叉,就會產生出一種可以在人與人之間通過空氣傳染的病毒。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考丁利表示,如果禽流感一型病毒附著於常見的人類流感病毒,如果這種新變種的病毒可以有效地傳染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會引起世界範圍的破壞。世界衛生組織說,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人受到感染,那麼人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為人類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可以混合成為一種新的、具備足夠人類基因、能容易在人之間傳染的流感病毒變種。

只差一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世界範圍的流感每一百年平均發生三到四次。在二十世紀,最大的流感發生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九年期間,估計在世界範圍內導致四千到五千萬人死亡。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間以及一九六八年到一九六九年間又發生過兩次大流感。專家們都一致認為,再一次的大流感是不可避免的,很可能很快就會發生。

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佈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現在爆發全球性的流感疫情,一年內喪生人數將多達六千二百萬人。


WHO近兩年多次警告,新的禽流感病毒可能肆虐全球,如果應付不當,將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喪生。圖為二零零六年一月十二日,專家聚集東京商討禽流感防治對策。(法新社)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FAO)近日發佈一份聲明,呼籲進一步追蹤以及採取更多的措施來控制疫情的蔓延。去年十二月以來已有報告稱禽流感開始蔓延,多數家禽感染了致命的H5N1病毒,從而更增加了疫情緊張程度。


去年十二月以來已有報告稱禽流感開始蔓延,多數家禽感染了致命的H5N1病毒,從而更增加了疫情緊張程度。圖為印尼巴厘島,衛生部門人員準備焚燒一批感染的家禽。(法新社)

FAO首席獸醫官約瑟夫.杜門內奇(Joseph Domenech)說,儘管全球控制禽流感病毒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這一危機遠未消除。他說在印尼,孟加拉和埃及疫情特別嚴重,儘管採取了控制措施但病毒仍已蔓延。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考慮到禽流感疫情對經濟的巨大衝擊,會封鎖和隱瞞本國發生禽流感的狀況,但是這種對疫情的隱瞞常常會造成防疫不力,促成疫情進一步擴大。二零零四年底泰國總理他信.西那瓦就因為其政府隱瞞禽流感疫情的行為向世界公開道歉。

H5N1型禽流感,被稱為至今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病毒之一。就目前的數據看,人類感染這種病毒導致的死亡率達到50%到60%。如果考慮到許多非致命感染可能並未被統計在內的因素,實際的致死比例應該大大降低,但仍然是一種極為可怕的傳染疾病。

禽流感病毒最初只在禽類間傳播,病毒發生突變後已經可以感染人類。病毒通常每六到七天發生一次突變,許多科學家認為,這種病毒發生為可以人傳人的突變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他們稱H5N1型禽流感發生類似一九一八年那樣造成數以百萬人死亡的大爆發,可能是「只差一步」!


禽流感病毒最初只在禽類間傳播,病毒發生突變後已經可以感染人類。圖為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泰國曼谷當地報紙報導禽流感的相關新聞。(法新社)

※認識禽流感

根據核蛋白的抗原性分類,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根據位於其包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經氨酸□的抗原性分為若干亞型,血凝素(H)有15個亞型;神經氨酸□(N)有9個亞型。所有的這些亞型都可以感染鳥,在禽類中高致病性的屬於H5、H7亞型。典型的雞禽流感病毒是H7N7,造成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四年在美國東部大流行的是H5N2。目前東南亞地區出現的人類感染是H5N1型。一九九七年發現的H5N1型毒株被認定是當時流行性感冒的病源。一九九九年,香港出現過H9N2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二零零三年,荷蘭出現過H7N7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二零零六年一月,美國出現H3N2。


圖為印尼雅加達一家醫院外宣導禽流感的海報。 (法新社)

天花──遊蕩千年的殺手

天花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痕跡,在古代的中國、印度和埃及等,都有關於天花的記載。科學家在一位西元前一一五七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的臉部、脖子和肩膀上發現了很多小的膿皰,根據這些膿皰的顏色、大小、形狀和分佈推測,這位法老很可能死於天花。

根據古印度文獻記載,西元前一千年左右,天花被從事貿易的商人從埃及帶到印度,並傳播到中國。到西元六世紀,天花由中國經朝鮮到達日本。早在西元二世紀,羅馬帝國曾經有大規模的瘟疫流行,後人推測造成的原因可能就是天花。到西元十一至十二世紀,十字軍東征把天花帶到了廣大的歐亞大陸。同時,大量的亞洲移民和非洲朝聖者及商人跨越撒哈拉大沙漠,把天花帶到了非洲。隨著新大陸的發現,歐洲殖民者又把天花帶到了美洲大陸,最終對印地安文明和整個美洲大陸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西元一五一九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領508名步兵、107名水手、200名古巴印第安士兵和16匹戰馬以及11艘帆船在墨西哥登陸。儘管西班牙人有先進武器上的優勢,還是被人數佔絕對優勢的阿茲特克印第安人打的大敗。科爾特斯帶著兩名翻譯、一個船工、23名騎兵逃跑。獲勝的阿茲特克人俘虜了一些西班牙士兵,繳獲了很多戰利品。正當印第安人慶祝勝利之時,災難已經悄悄降臨。在西班牙戰俘中,有一些是天花病毒的攜帶者。天花在歐洲曾多次爆發,得天花後存活下來的歐洲人都具有免疫力,而印第安人不具備對天花的任何抵抗能力,從而大批大批的倒下。當時歐洲人得天花的死亡率是10%,美洲印第安人由於第一次感染天花,死亡率高達90%。

一五二一年,科爾特斯捲土從來,卻沒有遭到任何抵抗。西班牙人所見到的是遍地無人掩埋的屍體。天花病毒殺死了大量的阿茲特克人。當時在場的一位傳教士曾這樣描述:「在一些地方滿門皆滅,死者太多,以至無法全部掩埋。」由於天花的重創,阿茲特克部落迅速走向毀滅。

見到同伴大批倒下,而西班牙人卻沒受影響,阿茲特克人驚慌的認為是西班牙人信仰的上帝比他們信仰的神更有神力,所以他們相信這場災難是上帝的安排。於是,活下來的印第安人皆順從的接受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另一個印第安部落--印加部落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數百西班加人在攻打印加部落的過程中,把天花帶到了南美,造成了南美印第安人大批死亡。

天花在美洲繼續流行了數十年,導致約二千萬到三千萬印第安人死亡,也導致了整個印第安文明的衰落。

征服天花

天花不僅在美洲大陸曾大規模流行,也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跡。西元四世紀,天花在中國大規模流行,隨著商業往來的頻繁,天花於六世紀到達朝鮮和日本。從百姓到君王都不能倖免天花的打擊,清代的皇帝順治和同治都死於天花。一六六一年,順治皇帝因患天花而死,年僅七歲的小皇子玄燁卻曾經感染過天花並痊癒而被推上皇位,這位小皇子便是後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西元一世紀左右,天花經印度傳入中國。西元三零三年,晉代醫學家葛洪在《肘後救卒方》中留下了治療天花的兩個藥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並數數食。又方,以水濃煮升麻,綿沾洗之,若酒漬彌好。但痛難忍。」

西元十一世紀的宋代出現了人痘接種術。中國古代接種人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痘衣法」,就是把得了天花的人的內衣給被接種者穿上,目的是使被接種者被感染而得一次天花。這是最原始的一種方法;「痘漿法」,就是採集天花患者身上膿瘡內的漿,然後用棉花沾上一點塞進被接種者的鼻孔;「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脫落的痘閘研磨成粉末,再用銀製作的細管吹入被接種者的鼻孔;「水苗法」與「旱苗法」類似。

一六八八年,俄國最先派醫生前往中國學習種痘及檢痘法。西元十八世紀,中國的人痘接種術從俄國傳到土耳其,再傳入英國。十八世紀末,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 Jenner)發現,英國鄉村一些擠奶工的手上常常有牛痘,而這些牛痘的人全都沒有感染天花。一七九六年,琴納第一次把取自一名擠奶少女手上的牛痘漿液接種到一個從未患過天花的8歲男孩的手臂上。六週以後,琴納又給這個男孩接種天花病人的痘漿,結果這個男孩安然無恙,這說明他對天花已經具有了免疫力。此後,琴納為更多的兒童接種了牛痘。至此,琴納經過反覆試驗,找到了預防天花的有效方法。愛德華.琴納因此被譽為「天花接種之父」。

一八零一年,接種牛痘的技術在歐洲許多國家推廣開來。一八零五年,種牛痘的方法由澳門的葡萄牙商人傳入中國。到了近代,為了避免天花的流傳,許多國家的政府使用了強制手段推廣種痘。中國在一九六一年全面消滅天花。一九七二年,天花從美洲消失。一九七三年,加拿大和美國停止接種牛痘。一九七四年,印度、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天花得到控制。一九七五年十月,亞洲出現最後一例天花病例。一九八零年,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佈天花被完全消滅。至此,天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圖為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美國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張貼的天花海報。(GettyImages)

黃熱病——殖民的陰影

西班牙殖民者在統治中南美洲之後,強迫各地印第安人為奴,在礦井和種植園中承擔繁重的勞動,大批印第安人因勞累和折磨而死亡,反抗者也都被殺死。據統計,十六世紀上半葉,在西班牙殖民制度下死亡的印第安人達1,200萬至1,500萬。

為補充奴隸來源,從美洲販運黑奴的歷史逐漸展開。奴隸貿易持續了四個多世紀,為西歐資本家帶來巨額利潤,同時也使億萬非洲人喪命,從而對非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普魯士、丹麥、瑞典、美國和巴西等國都參與了販運黑奴。

奴隸貿易極為殘酷。就在大量黑奴運至新大陸時,這些無辜的奴隸也帶來了一場「報應」,這場「報應」,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瘟疫之——黃熱病。

西元一六四七年,黃熱病在西印度群島的巴巴多斯出現,在幾個月裏,小小的巴巴多斯就有5,000多人死亡。患者通常是突然間打起寒戰、發熱、頭痛、渾身疼、噁心、嘔吐,2至5天後出現黃疸,然後便出現痙攣、昏迷後死亡。

殖民者驚奇的發現,當時許多非洲黑人對黃熱病具有免疫力,但眾多的歐洲白人以及當地的印第安人卻毫無抵抗能力。據當時不完全統計,發病的一個月裏,就有近80%的患者死亡,屍體多到掩埋都成為問題。

很快,黃熱病以極快的速度從巴巴多斯向西印度群島傳播,併進一步在中美洲各地登陸。此後的兩百多年間,黃熱病侵襲了整個美洲,重點打擊的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的白人殖民者。

一七六一年,黃熱病經墨西哥橫掃了古巴的哈瓦那,許多居民死亡。駐守當地的英國軍隊中,外籍士兵沒有受到什麼影響,15,000名英國駐軍中,就有3,000名水手和5,000名士兵死於黃熱病。

一七九五年,英國新派到海地的約4,000名士兵中,只有1,800人活到來年。而在一七九六年,約13,000名新到的士兵中,僅5、6月間就有約1,300人死於黃熱病。當時挖墳已跟不上死亡的速度,人們不得不在一個墳坑裏埋五俱屍體。

到十七世紀後期,黃熱病傳播到了北美洲殖民地紐約。在九月份,紐約城每天都有許多人死亡。一七零二年夏,當時被稱為「美洲瘟疫」的黃熱病再度爆發於紐約,共造成570人死亡,病死率為10%此後,黃熱病在紐約多次爆發,造成數千人死亡。

一八零一年,拿破崙派出2.5萬名法國最有經驗的士兵在海地登陸,希望能夠奪回因黑人起義而失去的這片殖民地,在法國優勢兵力的進攻面前,落後的海地黑奴們節節敗退。然而就在法國人歡慶勝利之時,一場規模巨大的黃熱病降臨了。當地的黑人基本安然無恙,法國竟有2.2萬人死於瘟疫,法軍不得不退出海地。

由於海地的慘敗,拿破崙做出了一個足以影響整個世界歷史的決定。一八零三年四月三十日,法國與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簽訂了一項協定:法國將北美所屬的面積達 214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以1,500萬美元賣給美國,平均每英畝僅值4美分。這筆震驚世界的交易,使美國的國土面積一夜之間擴大了近一倍,也使美國具有了成為世界新強權的資源。

北美另一個港口城市費城,因與加勒比海地區之間的貿易活動頻繁,十八世紀曾多次爆發黃熱病,其中一七九三年那一次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黃熱病流行。這年夏天,數千名來自聖多明戈的法國難民為躲避加勒比海諸島正在爆發的瘟疫而湧入當時作為美國首都的費城,結果導致費城發生黃熱病大流行,共造成 17,000人染病,5,000人死亡,死亡數約占總人口的10%。

一八七八年至一八七九年,黃熱病在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的一些城市流行,染病者超過10萬,至少有2萬人死亡。

十八和十九世紀,歐洲的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一些地區也都經常遭到黃熱病的打擊。一 八零零年夏季,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加的斯爆發黃熱病,數千人死亡。到九月時,每天死亡200人。由於教堂舉行葬禮忙不過來,索性不單獨為每個死者敲鐘,而是晝夜24小時喪鐘連敲不停。黃熱病曾在歐洲各地多次流行,造成大批死亡人數。

※認識黃熱病

造成黃熱病的病毒起源於非洲的卷尾猴和獼猴。非洲的蚊子叮咬了帶毒的猴子後,再傳播給人類。由於非洲比較早就經歷了黃熱病的打擊,很多人對黃熱病具有了免疫力。當黃熱病毒通過奴隸貿易到達美洲大陸時,當地的殖民者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黃熱病毒,從而成為易感人群而造成大量死亡。因為黃熱病的劇烈傳染性和驚人的死亡率,黃熱病被列為歷史上與鼠疫和霍亂並列的三種最危險傳染病之一。

隨著醫學界的不斷努力,醫學界已經破譯了黃熱病的病毒基因,相應的疫苗也研製成功,黃熱病的大規模爆發已經成為過去。不過即便如此,黃熱病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對於急性期病人只能就地處理,以防止感染擴散。


黃熱病毒。(維基百科)

大戰之外的大戰──西班牙流感

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第三年,戰爭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經歷了三年慘烈拚殺後,都感到精疲力竭。四月,奉行孤立的美國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從而使作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但剛剛成立的蘇維埃俄國宣佈退出戰爭,又使德軍壓力大為減輕。一九一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德軍對英法聯軍發動了猛烈攻擊,到三月二十七日,德軍已經推進到距巴黎僅幾十公里的地方。

在此關頭,美國決定出兵歐洲。隨著總統威爾遜一聲令下,整個美國投入戰前動員。一九一八年三月十八日早晨,堪薩斯洲的福斯頓軍宮裏,一位炊事兵出現了頭疼、發燒、嗓子疼和肌肉酸痛的症狀,軍醫認為他不過是患了普通的感冒。可是,很快當天就有107名類似的患者。幾天後,患病人數增至500名以上,幾個月裏,全美各地都出了同樣的病患。因為當時還沒有出現太多死亡的病例,所以沒有引起醫學界和政府的足夠重視。美軍司令部還是按時出兵。從三月開始,二十多萬美軍先後開赴歐洲前線。在橫渡大西洋的途中,許多美軍士兵就染病身亡。隨著幾十萬美軍在歐洲登陸,一場規模空前的瘟疫開始了。

美軍首先在西班牙登陸,西班牙很快就成了流感打擊的目標。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西班牙就有800萬人患流感,大量人口死亡。流感傳到馬德里市,三分之一的市民被傳染,政府部門關門,電車停運,整個城市一度陷於癱瘓。

很快,流感傳遍整個歐洲。僅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就有20萬人死亡。法國巴黎每天都有上千人死亡。不到一年時間,法國就有約40萬人死於流感。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的一位掘墓人表示,由於很多死者是一大家人或整村人一起死去,所以當埋葬死者時,有時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姓氏。

到十月,美國國內流感死亡率已達到5%,死亡人數約50萬。僅十月十日一天,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德軍同樣沒能倖免於難,當時德軍因流感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已經達到政企戰鬥部隊的30%以上。從三月到八月,在流感和對手的雙重打擊下,德軍約損失兵力達80萬。到九月,看到敗局已定,同盟國中的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先後退出,十一月,德國決定求和。

就在此時,本來稍有緩和的流感,突然又開始了比第一波更兇猛的第二波傳播高峰。在流感的打擊下,成千上萬的協約國士兵倒下,槍支幾乎成了他們的「枴杖」。連美軍將領麥克亞瑟也因流感,只能在擔架上指揮戰鬥。顯然同盟邊和協約國都無力再持續戰爭。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國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接下來,人們終於可以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抗流感的「戰爭」中去了。

西班牙流感席捲了全球,在亞洲,流感在印度孟買造成約700萬人死亡。甚至偏居北極圈之內的地區,一些因紐特人的村子也遭受滅頂之災,一個人口僅為80人的村落,竟有73人死於流感。在澳大利亞,約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在中國,北平警察幾乎過半患病;哈爾濱40%的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關門;齊齊哈爾及長春每天各有幾百名患者死亡。

據估計,當時全球約有一半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病毒,約有2,000萬到4,000萬人死亡。相比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死亡人數為1,000萬人。◇


西班牙流感病毒


※認識流感

在全世界,幾乎人人都患過感冒,這種病是如此常見,且通常會很快離去,因此人們認為這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病了。但實際上這種小病比人們想像的嚴重的多。

所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傳播極為迅速。

流感病毒分為A、B、C三型,每型又可分為不同亞型。其中A型流感易發生變異,故可導致世界性流行。A型流感病毒不僅可廣泛在人中流傳,也在眾多的禽類如:雞、鴨、鵝等,和動物如:豬、馬、海豹等當中流傳。一些禽類和動物同一些流感病毒可以和平相處,不會導致疾病。但這些病毒一旦感染了其他種類的動物或人類,則可能引起大規模的傳染性疾病。經過研究發現,造成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的很接近豬流感病毒。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人類很難獲得免疫力。

==========================================

潛伏在暗處的窺伺者
寧靜

愛滋病毒可稱為最難纏的病毒。一九八一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首次發表了關於愛滋病人的描述。四位同性戀者患了一種肺炎,同時還患有口腔黴菌感染及多種其他感染。這幾位病人對各種其他感染都具有很低的抵抗能力,表明他們的免疫系統遭到了某種程度的破壞。所以命名這種疾病為人體免疫缺陷綜合症(AIDS)。之後,越來越多的愛滋病病例被發現,這些病人大多是同性戀者,接受血製品的病患,或通過靜脈吸毒者。

愛滋病病毒進入人體後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十年或更長的潛伏期以後才發病。愛滋病病毒嚴重破壞人體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極度下降而重複感染多種疾病,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及其他感染,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最終因長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還沒有治療愛滋病的特效藥,也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一旦感染愛滋病,將終生帶毒直至死亡。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的四分之一世紀期間,愛滋病將是世界上導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主導全球愛滋病防治行動的聯合國愛滋計劃(UNAIDS)指出,愛滋病正朝全球伸出致命魔掌,平均每天約有1,100人遭感染,女性感染風險也出現顯著上升。至二零零六年底,全球已經有 2,500萬人已經死於愛滋病,另外有3,900萬人是HIV愛滋病毒攜帶者。

一九八五年中國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感染者,到二零零八在中國有80萬感染者,由於普遍意義上對愛滋病的無知和缺乏檢測手段,大部份愛滋病感染者幾乎全部在地下,幾乎無法發現和隔離。九十年代,中國河南、山西和安徽等地的很多農民以賣血為生,醫療程序監管不力造成至少數萬人成為愛滋病毒攜帶者。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製品也成為巨大的愛滋病傳染源。衛生專家估計,未來十年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將增加到一千萬左右。


九十年代,中國河南、山西和安徽等地的很多農民以賣血為生,醫療程序監管不力造成至少數萬人成為愛滋病毒攜帶者。圖為2002年1月28日,河南一名因賣血而感染愛滋病的34歲患者。(法新社)

肝炎也是通過病毒感染的一種疾病,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對人類的危害最大。在中國,大約有1.2億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這些人當中,未來將有大約六百萬人會發展成為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肝病,病人經過多年的痛苦之後,肝部逐漸硬化或者發展成為肝癌,最後喪失性命。

愛滋病毒和乙肝病毒通常感染後並不立即發作,而是隱藏在人體內,在某個適當的時機才發揮致命作用。

薩斯──為人類敲響警鐘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廣東省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數月後這種疾病會在如此大的範圍內擴散和蔓延。截止到二零零三年七月九日12 時,全世界累計報告薩斯(SARS)病例8,436例,死亡812人,其中中國大陸病例5,327例,死亡348人。為了防止SARS傳播被隔離的人不計其數。

疫情初期,中國適值「兩會」召開前夕,由於「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原則,疫情未見之於公開報導。由於SARS隨著疫情傳播到香港,再傳至世界各地,引起國際社會紛紛指責,中國的多個省市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疫區名單,部份國家還對中國採取了隔離措施。這一切迫使中國政府不得不面對事實,採取種種補救措施。


2002年SARS疫情初期,中國適值兩會召開前夕,由於「穩定壓倒一切」的政治原則,疫情未被公開報導。(法新社)

二零零三年四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退休醫生蔣彥永向境外媒體披露了北京SARS疫情的一些真實情況,揭露中國衛生部前部長張文康隱瞞SARS疫情,使中國政府公佈的SARS疫情數字之準確性受到質疑。境外媒體對這一事件作了報導,但同時蔣彥永受到政府的打壓。

二零零三年四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中國的SARS疫情展開了調查。WHO西太平洋區主任尾身茂六月二十四日在WHO與中國衛生部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直言,中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向WHO提供的訊息不夠透明、即時,導致全球防SARS工作出現延誤。WHO指責北京少報SARS病例,於是在WHO與北京市政府之間發生了一些爭執。中國官方提供的SARS數字是否可信,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一些境外報章和通訊社借WHO官員之口,對中國的疫情數字提出質疑,中國政府一度處於備受指責的尷尬之中。

SARS的爆發為全球敲響警鐘。由於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使病毒可以在一夜之間傳遍全球。如果對疫情沒有足夠的認識而沒有即時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由於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使病毒可以在一夜之間傳遍全球。圖為二零零三年九月九日,香港機場對入境旅客檢測體溫 (法新社)

在全球的通力合作下,SARS病毒的傳播得到了控制。但SARS病毒還遠沒有根除,近年來,SARS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忽隱忽現。

薩斯病毒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新型」的意思只是指以前沒有被發現過,並非一定就是新出現的。它有可能是真正的新病毒,即從已有的冠狀病毒突變而來。但是許多專家相信,這種病毒在自然界中早已存在,原先寄生在其他動物身上,近來才轉移到了人體。至於薩斯病毒的原來宿主是哪一種動物,則有各種各樣的猜測,有的認為是貓,有的認為是豬,有的認為是某種野生動物。◇


薩斯病毒。(Getty Images)

* * * * * * * * * * * * * * * * * *

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超過十萬的瘟疫

468年, 中國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及安徽發生疫病,14-15萬人死亡。

747-749年, 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該城癱瘓,瘟疫蔓延到卡拉布裡亞、希臘和西西里,死亡20萬人。

1097年9-12月, 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軍遠征時期發生瘟疫和饑荒,死亡10萬人。

1348-1666年, 在歐洲一直被稱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萬人死亡,是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

1358年, 山西及河北發生疫病,死亡人數超過20萬。

1520年, 墨西哥因西班牙人進入發生天花病,造成300餘萬人死亡,在此後的50年內,墨西哥因為天花又喪失了近2,000萬人。

1530年, 土耳其發生嚴重斑疹傷寒傳染病,死亡10萬人。

1544年, 匈牙利布達佩斯因斑疹傷寒流行造成圍攻該城的霍阿奇姆的帝國軍隊死亡3萬人。

1545年,古巴發生斑疹傷寒傳染病,死亡25萬人。

1560年,巴西發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數百萬人。

1575-1577年, 在當時的新大陸墨西哥高原發生斑疹傷寒大流行,死亡約200萬人。

1600年, 俄國發生饑荒和瘟疫,死亡50萬人,另外在利沃尼亞還有3萬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蘭發生瘟疫,僅倫敦就死亡5萬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萬人。

1630年, 意大利文斯發生瘟疫,並向北蔓延到蒂羅爾,死亡50萬人。

1664年, 英格蘭倫敦發生大瘟疫,為了制止傳染,燒了三天大火來淨化空氣,歷史學家們認為這次傳染病一直延續到1666年9月,共死亡10萬人。

1672年, 意大利那不勒斯發生淋巴腺鼠疫,死亡40萬人;法國里昂6萬人死於淋巴腺鼠疫。

1711年, 奧地利和德國流行淋巴腺鼠疫,死亡50萬人。

1760年, 敘利亞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阿貝馬里蒂有記載的死亡人數就達10萬。

1772-1855年, 中國雲南省有31個縣、市流行鼠疫,25.3萬人死於該病。

1792年,埃及發生瘟疫,死亡80萬人。

1799年,非洲因瘟疫流行死亡30萬人。

1826-1837年, 歐洲發生霍亂傳染病,僅1831年就死亡90萬人,共死亡數百萬人。

1840-1862年, 世界霍亂流行,持續20餘年,死亡數百萬人。

1847-1948年,英格蘭倫敦因流行性感冒死亡1.5萬人;

1851-1855年, 因肺結核流行,一年內就死亡5萬人,共死亡25萬人。

1856-1900年, 中國雲南全省有86個縣流行鼠疫,共計死亡73萬多人。

1863-1875年, 世界霍亂流行持續達10年之久,僅1866年東歐就死亡30多萬人,死亡人口超過千萬。

1884-1953年, 中國福建57個縣、市中有71萬多人死於鼠疫。

1887-1919年,中國內蒙東部52萬人死於鼠疫。

1889-1890年, 世界發生流行性感冒,波及全球人口的40%,死亡千百萬人。

1892-1899年, 1923-1925年,第六次世界霍亂大流行,死亡千百萬人。

1903年1-8月, 印度廣大地區發生瘟疫,死亡60萬人,其中旁遮普邦死亡13萬人。1904-1905年,孟買及西北部各省和旁遮普邦發生瘟疫,平均每週死亡1.8萬人,有幾週超過4萬人,計死亡100萬人。

1906-1907年,印度瘟疫繼續流行,死亡167.27萬人。

1908年, 印度持續長時間的瘟疫開始趨於平息,死亡14.87萬人。

1910-1913年, 中國和印度發生淋巴腺鼠疫,流行期間,死亡數百萬人。

1914-1924年, 俄國因饑荒和流行性感冒,死亡2,000萬人。

1915年,塞爾維亞流行斑疹傷寒,半年就死亡15萬人。

1917年, 10月革命前後,俄國斑疹傷寒嚴重流行,約300萬人死亡。

1917-1919年, 世界流行性感冒奪走了印度1,300萬、美洲50多萬和非洲與歐洲無數人的生命,死亡人數最少2,500萬。

1921年, 印度霍亂流行,造成50萬人死亡。同期發生淋巴腺鼠疫,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1924年,印度再次發生霍亂,死30萬人。

1926-1930年,印度天花造成驚人的疾病災害,死亡50萬人。

=============================================

認識病毒
寧靜

這個地球上存著無計其數帶有不同特性的生命,中國古人講五行相生相剋。一些生命可以和平共處,但另一些生命卻不能在同一個空間裡共存。似乎每一種生命都有一定的界,每一種生命的行為也有一定的界,當超越這個界的時候,就會觸及到其他生命因素。病毒的傳播幾乎都是伴隨著人類的商業、戰爭等行為,也伴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擴展,一些原本在動物身上長期存在的病毒,由於人同動物的緊密接觸而傳播到人身上。

由於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長,人類活動的空間也越來越廣。一些病毒原本在原始森林中存在了幾千萬年,隨著人類對這些地區的進入,這些病毒也被觸發。一些致命性的病毒造成了大批人類的死亡。

病毒比人類存在的歷史還要久遠。地球似乎有著自己的一套機制維護著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各種生物的平衡。每一種生物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間,這種生存空間的有限性就決定著每一種生命的數量、行為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也提示,人類在不斷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必需尊重自然環境,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同時一定程度的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和整個自然和協相處。

病毒的發現與發現者

十九世紀中期,細菌的存在被科學界正式證實,並被確認為許多疾病的原因。科學家們開始尋找不同的細菌並且逐項確認不同細菌所導致的疾病。因為不同的細菌通常有不同的大小,因此科學家通常將含有細菌的試驗液進行過濾,以確定某種細菌應該對某些疾病負責。

一八九二年,俄國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Ivanovski)在過濾性試驗中,發現了一種比細菌還小的導致煙草病的病原體。一八九八年,荷蘭科學家貝傑林克(Beijerinck)從患花葉病的煙草葉中擠出汁液,同樣找到了這種比細菌還小的病原體。

貝傑林克用「病毒(Virus)」來命名這種史無前例的小病原體。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在隨後的十多年,科學家們通過各種過濾性試驗,相繼發現了近百種病毒,包括流感、骨髓灰質炎、幾種腦炎、狂犬病、兔的粘液瘤、馬鈴薯花葉病、卷葉病、和條斑病、黃瓜花葉病、小麥花葉病等。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實體。它的組成簡單,大多數病毒粒體中僅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及一種或多種蛋白質。病毒具有專性寄生性,必須在活細胞中才能增殖。因此,根據宿主的不同,有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和擬病毒(寄生在病毒中的病毒)等多種類型。有的病毒甚至沒有蛋白質,只含有具有單獨侵染性的較小型的核糖核酸(RNA)分子(類病毒),或只含有不具備侵染性的RNA(擬病毒)和沒有核酸而有感染性的蛋白質顆粒(朊病毒)。

病毒的形狀和大小千差萬別。體積最大的病毒,像天花一類的疹類病毒直徑約0.003毫米。在天花病毒的蛋白殼體內含有病毒的DNA,能使被感染細胞對病毒進行複製。引起呼吸道疾病的腺病毒體積較小,其蛋白殼體上長有觸角。還有長得像棍子一樣的病毒,而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看起來像一根簡單的線條,在末端形成一個不祥的環。體積最小的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直徑只有幾千個原子疊加起來的長度,但這麼小的病毒仍能使人嚴重感冒好幾天。病毒可能是在幾十億年前出現的,是一串DNA變體——或者,病毒甚至可能來自太空。

病毒增殖和致病途徑

病毒缺乏增殖所需要的□系統,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內增殖(自我複製)。絕大多數病毒複製過程可分為六步:吸附、侵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和釋放。

絕大多數無包膜病毒釋放時被感染的細胞崩解,釋放出病毒顆粒,宿主細胞膜破壞,細胞迅即死亡。從單只病毒吸附開始至所有病毒釋放,此過程稱為感染週期或複製週期。一個感染細胞一般釋放的病毒數為100-1,000。

病毒導致人類患病大約可歸納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侵入細胞之後迅速侵佔細胞組織並自我複製,導致細胞死亡和擴散出大量病毒,最後促使人類患病。這種方式通常表現為急性和爆發性疾病,體質弱者通常為首先受害者。第二種是侵入細胞的病毒緩慢發展,逐漸控制細胞,抑制了細胞的自身功能。這種方式表現為慢性疾病,或長期潛伏的症狀,如愛滋病和乙型及丙型肝炎。第三種,則是因為人體免疫細胞對侵入的病毒出現免疫過度反應,並且無法接收停止免疫過程的傳導信號,以致最後導致自身器官機能失效。最後一種以中青年人為主要影響群體。


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禽流感病毒。(法新社)

人類活動刺激病毒變異

病毒的遺傳能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維繫生物界的平衡;而病毒的變異可導致新品種出現,孕育生物界的進化。病毒是一類極為簡單的分子生物,核酸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核酸複製的忠實性使病毒具有穩定的遺傳表現。但由於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其遺傳物質極易受外界環境及細胞內分子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病毒與其他生物相比,其遺傳具有更大的變異性。

病毒的變異主要源於其基因組的突變和重組。病毒突變一般分為自發突變和誘導突變。自發突變是在沒有任何已知誘變劑的條件下,病毒子代產生高比例的突變體,最後導致表型變異。誘導突變則是利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學誘變劑處理病毒,提高病毒群體突變率,誘導病毒子代出現特定的突變類型。

環境污染、氣候變異都可能刺激病毒加速突變。而人類活動擴張,比如熱帶雨林消失,地球極地冰原消融,則可能帶出沉寂萬年的病毒重新進入活躍期,其中某些毒性強烈的病毒有可能帶給人類極大災害。


熱帶雨林消失,地球極地冰原消融等氣候變異都可能刺激病毒加速突變。圖為智利北巴塔哥尼亞冰原。(法新社)

人類可能面對的6種可怕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維基百科)

2、拉沙熱病毒拉沙熱是由一種沙粒病毒引起的,醫生們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注意到該病毒。一旦染上這種病毒,人的內臟會大出血,血壓急劇下降,腦部受損。每7個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馬爾堡病毒這是又一種致命性病毒。1967年,7名歐洲科學家在研究青猴的過程中死亡,馬爾堡病毒成為了報紙的頭條。20世紀80年代,馬爾堡病再次在南非爆發,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羅河病毒這種病毒由蚊子攜帶,隨著氣候變遷,目前該病毒威脅到英國。病初起時像是得了流感,之後可能出現腦膜炎、其他腦疾病和陣發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終身無法痊癒。


西尼羅河病毒由蚊子攜帶。(法新社)

5、登革熱病毒這是熱帶地區的一種地方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會出現內臟大出血。高達50%的感染者死亡。

6、馬秋波病毒一種沙粒病毒,1962年首次在玻利維亞發現,該病毒由老鼠攜帶。染病初期表現為發燒,然後鼻子和牙齦開始出血,胃腸內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轉自第62期《新紀元週刊》封面故事(//www.dajiyuan.com)

評論